涂林疏树自离离,入眼红肤总不遗。
若为连珠过沈约,何来新筑伴潘尼。
金房半坼珠骈落,霜叶平翻玉并欹。
还记葡萄槎上种,折来那不称同时。
涂林疏树自离离,入眼红肤总不遗。
若为连珠过沈约,何来新筑伴潘尼。
金房半坼珠骈落,霜叶平翻玉并欹。
还记葡萄槎上种,折来那不称同时。
【注释】:
- 涂林:即涂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
- 疏树:稀疏的树木。
- 离离:繁茂的样子。
- 沈约:南朝梁文学家、诗人。
- 潘尼:晋代书法家,以书法名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石榴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对石榴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石榴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
首句“涂林疏树自离离”,描绘了石榴树的繁茂景象。涂林疏树,形容石榴树生长在疏朗的树林中,显得格外醒目。离离,则形容石榴树枝繁叶茂,犹如一团团绿色的波浪,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句诗通过对石榴树的生动描绘,为接下来的咏物铺垫了基础。
第二句“入眼红肤总不遗”则是对石榴红润外皮的赞美。石榴外皮鲜红诱人,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美丽。这里的“总不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红润外皮的珍视和喜爱之情。这句诗简洁明了地传达出石榴的独特之美,让人印象深刻。
第三句“若为连珠过沈约”,则转入了对石榴形状的描写。诗人想象如果石榴能够像珍珠一样串成一串,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石榴比作珍珠,形象地描绘了石榴的形状和特点。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石榴外形的独特见解和赞赏之情。
第四句“何来新筑伴潘尼”,则是对石榴用途的赞叹。诗人想象如果有新筑的房屋可以容纳这些石榴,那该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场景啊!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石榴与潘尼(晋代书法家)进行比较,突出了石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金房半坼珠骈落,霜叶平翻玉并欹”,则是对石榴果实的详细描绘。金房半坼,形容石榴房已经半开,露出了里面的果实。珠骈落,则形象地描绘了石榴籽一颗颗落下的情景。霜叶平翻,形容石榴叶在霜降后平展开来,犹如玉石般整齐。玉并欹,则形容石榴叶在风中摇曳生姿,宛如玉石一般美丽动人。这些诗句通过对石榴果实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石榴的丰腴之美和生命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全诗通过对石榴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丽和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化、对比等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