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里村墟背郭偏,柴门深锁绿萝烟。
荷花凋尽三秋叶,桂子飘残八月天。
把酒谩看陶令菊,餐英遥诵楚人篇。
林端飒飒凉风度,欲觅鲈鱼理钓船。
【注释】
清啸 其五:诗题是《清啸》中的“其五”,这是作者为《清啸》所写的五首诗歌中的第五首。柴门深锁绿萝烟:柴门,即简陋的茅屋,深锁,紧闭着。绿萝,一种植物。
荷花凋尽三秋叶,桂子飘残八月天:荷花凋谢了,已经过了秋天,而桂花也凋零了。
把酒谩看陶令菊,餐英遥诵楚人篇:把酒,指举杯饮酒。陶令,即东晋诗人陶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他为五柳先生。菊,指菊花。楚人篇,指屈原所作《楚辞·渔父》。
林端飒飒凉风度,欲觅鲈鱼理钓船:林端,指树林之中。飒飒,风声。凉风,凉爽的风。鲈鱼,又称白鱼、鲈子、四鳃鱼等。理,整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全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数里村墟背郭偏,柴门深锁绿萝烟”。首两句写诗人隐居之地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诗人选择了一处离城市很远、偏僻的地方作为自己的隐居之所。这里远离尘世喧嚣,只有绿色的藤萝缠绕着柴门,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第二层:“荷花凋尽三秋叶,桂子飘残八月天”。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居之地四季分明、景色各异的特点。荷花凋谢了,只剩下枯叶;而桂花则已经飘落,只剩下空壳。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第三层:“把酒谩看陶令菊,餐英遥诵楚人篇。”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诗人在饮酒时常常会想起陶渊明的菊花,而在欣赏桂花时也会想起屈原的《楚辞》。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高雅脱俗。
最后一句:“林端飒飒凉风度,欲觅鲈鱼理钓船。”这是全诗的最后一句,也是最为精彩的一句。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他认为,只有在林端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韵味,而想要找到美味的鲈鱼则需要整理好钓鱼的工具。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