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阿采玉芝,浮涧拾瑶草。
野碓竟日舂,谁识是龙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平时学习的知识储备答题即可。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全诗大约14行,其中“乳洞口水碓”“陟阿采玉芝”等四句为颔联,“谁识是龙脑”一句为尾联。“陟(zì)阿”是登高的意思;“浮涧”指在山涧里漂浮;“瑶草”指仙草。
译文:
登上山坡去采摘灵芝草,在山涧中漂浮着仙草。在野碓里捣药一整天,谁知这捣药的人是龙脑香的炼制者。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登山采药、漂溪寻草的情景。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但诗人却把重点放在写“龙脑香”上,而将“丹砂”置之度外。《丹砂》一作《丹砂》,是道教所说的一种能治百病的药物,也是炼制香料的原料之一。唐代人对“丹砂”十分看重,所以诗人也对它特别留意。这首诗前四句写的是诗人攀崖采药、漂溪寻草,最后两句才点明诗旨,表明作者的用意。
全诗以“龙脑香”为中心意象,通过写山径崎岖难走,诗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龙脑香”,从而抒发自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诗人以“龙脑香”作为象征,寓意着自己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表达了自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诗歌开头两句“陟阿采玉芝,浮涧拾瑶草”,诗人登上高山,采到灵芝,又涉过山涧,捡到了仙草。“陟阿”是指攀登险峻的山岗。“陟”(zhì),同“致”,意为登上;“阿”,山势弯曲险峻之地。“浮涧”即涉过山涧。“浮”,是浮过的意思;“涧”,是山间水流形成的深沟。“浮涧”、“涉涧”都是登山的险阻过程,突出山路的崎岖艰难,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攀登险境的精神状态。《诗经·小雅》中有“我行其野,芃芃其麦。”的句子,这里“采玉芝”与《诗经》中“我行其野,有女如云”相对照,都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它反映了周初社会面貌和当时人们的思想状况,对后人影响很大。
“野碓竟日舂,谁识是龙脑”意思是说,在山野中捣药一天,谁能认识到这捣药的是龙脑香呢?这里的“野碓”指的是野外的石臼或碓臼,用来捣药的工具。捣药一天,没有结果,说明诗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达到目的。“竟日”是终日、整天的意思。
诗人通过对“龙脑香”这一象征性事物进行精心刻画,借以表现自己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和追求真理的信念。诗人的这种追求精神是值得称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