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此郊野,而以耀危兵。
白日丹山閟,青牛紫气横。
惭无戡乱手,聊得抚夷情。
愿以三苗格,端圭告舜陵。
【注释】
清平此郊野:在清平之地抚慰少数民族。
而以耀危兵:却要炫耀武力。
白日丹山閟:太阳藏在丹山里,喻指朝廷。
青牛紫气横:指天子驾临,天下太平。
惭无戡乱手:惭愧自己没有平定乱局的能力。
聊得抚夷情:勉强能安抚少数民族百姓。
愿以三苗格:希望用征伐三苗来平息叛乱。
端圭告舜陵:用进贡的宝玉祭拜舜帝陵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被贬为衡州刺吏时写的。当时诗人刚到任不久,就遇到“安史之乱”爆发,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他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来到衡阳郡治所在的地方,心情十分沉重。
首联写诗人来到衡阳郡治所,面对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但是诗人并不灰心丧气,反而想在这里振作起来,为国为民做些事情。颔联写衡阳郡治所虽然荒废破败,但是这里依然有着安定祥和的气氛,仿佛皇帝亲临一样。颈联写诗人自感无能为力,只好暂且做一下安抚百姓的事情,但内心仍然感到羞愧。尾联诗人想到只有用讨伐叛乱的方式来平息国内的动乱,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安定和平。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充满了忧国忧民之心,是一首反映诗人在动荡时期的爱国之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