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昔游燕,宫成碣石年。
坟荒肃然雨,祠接女郎烟。
名自三驺著,书从五德传。
夜深明月下,仿佛笑谈天。
【注释】
谒驺先生祠:游览邹先生的祠堂。邹,指邹阳,字子卿,西汉文学家,因曾为梁孝王门下,称“梁邹”。
夫子:这里指邹先生。
游燕:游历燕国。燕,战国时诸侯国名,今北京一带。
宫成碣石年:即在建宫成于碣石之年的岁月里。
坟荒:坟墓荒芜。
肃然雨:形容风雨凄惨。
女郎烟:指女郎祠的烟气。女郎,旧时女子的美称。
三驺著:邹阳所著的《邹子》三篇。
五德传:儒家五德终始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灭,循环不已,周而复始。邹先生根据这一说法,著有《邹子》三篇。
夜深明月下:深夜月光照临之下。
仿佛:好像。
天:指宇宙天地。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游览邹先生祠时的所感所思。全诗八句,每四句一韵,押平声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此诗前六句描写祠堂和邹先生祠宇的情况,最后两句写诗人对邹先生仰慕之情。
第一联“夫子昔游燕,宫成碣石年。”写邹先生当年游历燕国之事。“夫子”指邹先生。“昔游燕”,指邹先生曾经游历过燕国。“游燕”,“游历”,都指其活动的范围。“宫成”是说邹氏家族在燕国建立了官邸。“碣石”是地名,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史记·封禅书》说:“自黄帝至舜、禹,事益多,故悉述鬼神,欲以固人。……于是使大鸿胪作颂,荐皇帝泰皇后于上帝宗庙山川百神。令侍者持筹策,以次量泰山高度,及广袤尺寸,毋令修短参差。然后奏之天帝焉。”这里用《史》、《汉》两书中有关记载作为典故说明祠堂是在邺城建立的。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邹先生曾经游历过燕国,并在邺城建造了祠堂,所以后人把他的祠堂叫做“邹子祠”。
第二联“坟荒肃然雨,祠接女郎烟。”写祠堂周围的景色和祠宇的香火情况。“坟荒”指邹先生坟茔荒凉破败。“肃然”形容风雨凄惨。“女郎烟”指的是女郎祠的香烟缭绕。“女郎”是古代美女的美称。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邹先生坟茔荒凉破败,祠堂周围风风雨雨凄凉凄惨;但是祠宇香烟袅袅,依然热闹非凡。“坟荒”与“祠接”形成对比,突出邹先生的祠宇香火旺盛,受到人们的尊崇和敬仰。
第三联“名自三驺著,书从五德传。”写邹先生的著作和儒家学说。“名自”指邹先生的名字来自他的著作。“三驺著”是指邹先生所著的《邹子》三篇。“三驺”是邹姓的一个支族。这里用作邹先生的代名词。“书从五德传”是指儒家五德之说流传甚远,影响颇大。“五德”指五行相生相灭,循环不已,周而复始。这里的“传”应理解为传播,流传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邹先生的名字来自他的《邹子》三篇文章,他的学说则流传于五德之说之中。邹先生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其原因是他的学问高深,著作宏富,影响深远。
第四联“夜深明月下,仿佛笑谈天。”这一句是诗人想象邹先生当时的情景。“夜深”指深夜。“明月下”点出时间是夜晚。“仿佛”意思是好像、似乎。“笑谈天”指谈论天下大事。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深夜月光照临之下,仿佛看到邹先生在谈论着天下大事。“夜深”与“仿佛”形成对比,突出邹先生在深夜还谈论天下大事的豪放不羁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描绘祠堂周围的景色和邹先生祠宇的香火情况,表现了邹先生祠宇的辉煌和邹先生的崇高地位,赞美了邹先生博学多才、学识渊博和思想高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