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山秋气清,乾坤着眼趁秋晴。
雁回湘浦人无信,地入柴桑菊有情。
一路晓岚生两屐,万家烟火起孤城。
弟兄不共茱萸约,惆怅峰头酒独倾。
【注释】
1、秋日登山:在秋天登山。
2、乾坤着眼趁秋晴:把眼界放得开阔,趁着秋日晴朗的天气。
3、雁回湘浦人无信:大雁飞回了湘水之滨,而人却音信全无。
4、地入柴桑菊有情:家乡的土地已经长满菊花了。
5、晓岚生两屐(jī):早上的云雾升腾起来覆盖了两双鞋。
6、万家烟火起孤城:成千上万的房屋冒着炊烟升起在孤独的城上。
7、弟兄不共茱萸约:兄弟二人没有一起登高饮酒赏菊。
8、惆怅峰头酒独倾:在高峰上独自举杯饮酒,愁绪满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和伯兄游鸡公山时所作。诗前两句描写了秋日登高的景色。“秋气清”,“乾坤”两句写秋日登高所见。“乾坤”是说天地,指大自然。“着眼”指放眼。“秋晴”即秋空朗霁之意。“趁秋晴”即趁着秋日的晴空。这一句是说自己要放开眼界,趁着秋日晴空,饱览江山之美。
三、四句写大雁归巢,而自己却不能与之相会;家乡土地已长满菊花,而自己不能回去与亲人相聚。两句中分别用了“湘浦”、“柴桑”这两个地方名,说明诗人是离开家乡来旅游的,也暗示了自己不能回家的原因,表达了对家乡山川风物的无限眷恋之情。
五、六句写旅途中所见。“晓岚”二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山行所见的景色。“晓岚”是指早晨的云雾,“生”是笼罩的意思。“两屐”即两双木履,这里用来形容山行之艰。“万家”二句是说无数人家的炊烟升腾而起,一座孤城的轮廓依稀可见。这句是说从远处眺望,无数人家的炊烟升腾,而自己所在的孤城则显得格外清晰。这两句是说诗人在旅途中,看到无数人家炊烟袅袅上升,而自己所在的孤城则显得格外清晰。
末联是全诗的警策之笔,也是全诗感情的高潮所在。“弟兄不共”是说与兄长一同出游,却因故不能与兄长同饮共醉,而只能在峰头独酌,以抒自己的感慨。最后以“惆怅”收束,点明题旨,抒发了诗人因久别重逢而不能欢聚而感到遗憾的心情。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语言朴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