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轩东望帝州城,夜漏声沉寂不惊。
八极天垂华盖近,三更月浸白河清。
传来玄史遗编在,和到胡笳几拍成。
准拟长斋学苏晋,逃禅林下乐无生。
【诗句释义】
- 曾轩:指曾公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君实。东轩:指东书房,即曾公亮读书之地。帝州: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太宗时定都于此。
- 夜漏声沉寂不惊:夜晚的时钟声音虽然很寂静,但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 八极天垂华盖近:天空中八方的星辰就像天上的华盖一样近在咫尺。八极:指四方上下。
- 三更月浸白河清:深夜三更的时候,月亮照亮了清冷的白河。
- 传来玄史遗编在:传说有一部神秘的史书,记载着古代的历史。遗编:指遗留的文献或书籍。
- 和到胡笳几拍成:用胡笳的音调和谐地演奏了几曲。胡笳:指胡人吹奏的乐器。
- 准拟长斋学苏晋:打算在斋戒期间学习晋代文人陶潜(字元亮)的生活态度。
- 逃禅林下乐无生:逃避禅宗,享受大自然的快乐生活。
【译文】
曾经的书房东望帝州城,夜晚的钟声寂静不惊心。星辰八方如盖般近在手边,深夜三更月光照清白河滨。
传说有部历史秘典流传,与胡琴合奏几曲已成。准备斋戒学习晋人陶潜的淡泊,逃离禅宗在山间寻找快乐。
【赏析】
此诗为酬唱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句写景,描绘了诗人在书房中仰望帝州城的美景;次句以“夜漏声沉寂不惊”表达了诗人对夜晚钟声的宁静感受;第三句以“八极天垂华盖近”描绘了夜空中繁星点点的美景;第四句以“三更月浸白河清”表达了诗人对夜晚月色的欣赏;第五六句以“传来玄史遗编在”和“和到胡笳几拍成”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历史的敬仰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最后两句以“准拟长斋学苏晋”和“逃禅林下乐无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追求自然生活的态度。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