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乌衣国里来,暖风先到柏梁台。
翱翔画阁朱扉敞,下上华堂翠箔开。
倏见秋容何处去,忽逢春色又飞回。
昔年王谢门墙尽,惟有荒台长翠苔。
【解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以“飞燕”为题,借咏物寄情,表达了作者对辛渐一路之上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其一:首句写“飞燕”来自乌衣巷,即东晋时侯景之乱后士族高门所建的豪华住宅区;第二句写春天来临,暖风先到柏梁台,即指辛渐将要到达的地方。两句写出了“飞燕”的来处和季节特点,为下句描写其“飞翔”景象做铺垫。
其二:第三、四句描绘了“飞翔”的动态美,“翱翔画阁朱扉敞”,“下上华堂翠箔开”,这两句既写出了“飞燕”的“飞翔”姿态,又写出了“华堂”的富丽堂皇,表现出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欢迎。
其三:“倏见秋容何处去,忽逢春色又飞回”。这两句写出了“飞燕”在高空盘旋飞翔的瞬间景色。秋天的景象突然消失,而春天的美景又再次出现。这两句既表现了“飞燕”在高空中飞行的迅速变化,又表现出了春天美景给人的美好感受。
其四:第五、六句“昔年王谢门墙尽,惟有荒台长翠苔”。这两句写出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表达了诗人对辛渐一路之上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王谢门墙已破败不堪,只剩下荒芜的台基长满青苔。这两句既是对当年繁华盛况的回忆,又是对眼前荒凉景象的感叹,同时也寄托了作者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译文:
曾向乌衣巷里来,暖风先吹到柏梁台。
翱翔于画阁朱扉敞开之处,上下飞翔于华堂翠箔打开之间。
忽然间看见秋天的景色消失了,忽然之间又见到春色的美景出现。
昔日的王家、谢家门户已破败,只有荒台还长满了青苔。
赏析:
此诗首句点明“飞燕”出自乌衣国里,即东晋时侯景之乱后士族高门所建的豪华住宅区;第二句写春天来临,暖风先到柏梁台,即指辛渐将要到达的地方。两句写出了“飞燕”的来处和季节特点,为下句描写其“飞翔”景象做铺垫。
“翱翔画阁朱扉敞”,“翱翔”是“飞翔”的意思,这里形容燕子在空中飞翔时的姿态优美、动作灵活。“画阁朱扉敞”是说有画着精美图案的大门敞开,说明主人热情好客。“朱扉”指红色的门,也指朱红的门,红色是古代中国最鲜艳的颜色之一,它象征着喜庆、繁荣和富贵。“敞”是敞开的意思,用在这里表明门敞开着,迎接客人。
“下上华堂翠箔开”。“下上”指从下往上看,“翠箔”指绿色的帘子,用来形容华堂装饰华丽、典雅。“开”是开放的意思,说明门敞开着,迎接客人。
“倏见秋容何处去”,“倏”是忽然的意思;“秋容”是秋天的景色,即秋天的色彩、气息等。“何处去”表示不知道去了哪里。“倏见”是指忽然看到,形容速度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秋容”指秋天的景色,即秋天的色彩、气息等。这两句写出了燕子在空中飞翔时的速度很快,转眼间就不见了,同时暗示了秋天即将过去,而春天马上就要到来。
“忽逢春色又飞回”。“春色”指春天的景色、气息等。“飞回”是回来的意思,形容燕子在飞翔的过程中,忽然间又看到了春天的景色,然后快速地飞回到了原处。这两句写出了燕子在高空中飞行时的快速变化,同时暗示了春天即将到来。
“昔年王谢门墙尽,惟有荒台长翠苔”。“王谢”指古代的两个大家族——王导和谢安,他们是当时社会上最有地位的人。“门墙”指房屋的围墙,也指代家庭或门户。“尽”是全部消失的意思。“惟”是仅仅的意思。“荒台”是废弃不用的台子,用荒草丛生来形容其荒凉破败的样子。“长翠苔”是说荒台上长满了青苔,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打理和维护了。这两句写出了王家、谢家的门户已经破败,只剩下荒废的台子上长满了青苔,同时暗示了社会的沧桑巨变和历史的变化。
整首诗通过燕子这一意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深的思念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