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莺花飞欲残,郊原春色亦阑珊。
青青官柳迎人笑,白白春醪解客寒。
石窦一龙鸣涧壑,上方千佛见衣冠。
胜游相继无多日,寄语山僧仔细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三月莺花飞欲残,郊原春色亦阑珊。
- “三月莺花”指的是春天里盛开的鲜花和鸣叫的黄莺,这里用来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 “飞欲残”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花朵将要凋零。
- “郊原春色”指的是郊外的原野春天的景色。
- “阑珊”意为衰落、消逝。
青青官柳迎人笑,白白春醪解客寒。
- “青青官柳”指的是长满绿色柳条的官府旁的杨柳树。
- “迎人笑”可能指的是春天的柳树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
- “白白春醪”指的是白色的甜酒,这里用来比喻春天的美酒能够驱散人的寒冷。
- “解客寒”意为解除人的寒冷。
石窦一龙鸣涧壑,上方千佛见衣冠。
- “石窦”指岩石间的小洞。
- “一龙鸣涧壑”可能形容山间水声如龙啸震谷,形象生动。
- “上方千佛见衣冠”可能是指从高处看去,山上的佛像清晰可见,这里的“衣冠”可能指的是僧人或信徒的服饰。
胜游相继无多日,寄语山僧仔细看。
- “胜游相继”表示美好的旅游经历接连不断。
- “无多日”意味着这些美好的时光不多了。
- “寄语山僧仔细看”可能是告诉山上的和尚要好好欣赏这些美景,不要轻易错过。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同时,诗中的“石窦”、“上方千佛”等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