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舫连云动,惊涛带雨飞。
青山天外出,白鹤寺边归。
僧偈传金粟,蝉声隐翠微。
洞庭乘兴远,直欲老渔矶。
【解析】
此诗为诗人在洞庭湖泛舟时,即景感怀之作。首联写画舫动于云霄之上,惊涛带起的雨点似飞絮飘落。颔联写青山耸立天外,白鹤栖息在寺边。颈联写僧人诵经声与蝉鸣相闻。尾联写诗人乘兴而归,直欲老在渔矶上。全诗意境优美,情味隽永,耐人吟哦。
【答案】
译文:
画船连着天空浮动,惊涛带着雨水飞溅。
青翠的青山从天空伸展,白色的仙鹤在寺庙旁边归来。
僧徒诵读金粟寺的佛经,蝉声隐隐约约地藏在深绿之中。
驾船游览兴致远大无边,直想长留在这渔矶岸边。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秋,诗人在洞庭湖泛舟观景。洞庭湖水面宽阔,山色秀丽,是唐代诗人常来游赏的胜地。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色:画舫连着蓝天,惊涛带起雨花飞溅,青山耸立天际。这是一幅气势磅礴、壮阔雄奇的洞庭湖全景图。“画舫连云”和“惊涛带雨”,分别以动态和静态描绘出洞庭湖浩瀚无际的水势;“青山天外”和“白鹤寺边”,则以远景和近景勾勒出洞庭湖雄伟瑰丽的画面。
诗的后四句,写洞庭湖畔的自然风光,以及由此引发的诗人的遐思:“僧偈传金粟”,“蝉声隐翠微”;“洞庭乘兴远”,“渔矶直欲老”。金粟是指佛经,这里指僧人诵经的声音;翠微指深绿色的树林,这里指蝉鸣声。洞庭湖一带,水天一色,山色如黛,湖光如蓝,是佛教圣地之一,也是诗人所向往的地方。在这里,诗人看到僧人在诵经,听到蝉鸣声,不禁产生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乘兴”,指乘洞庭湖之胜景而畅怀;“老”,是说久住的意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此诗意境开阔,格调高远,有“洞庭波兮木叶下”之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