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时望。
景泰二年进士。
授御史。
以劾曹吉祥出知束鹿。
为立九则法,除徭役不均之弊。
郊有隙地,邻邑民聚居成市,号“清官店”。
成化间累迁陕西左布政使,时多边警,又值歉收,颙为经划,馈饷无缺,军民得安。
后以左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推行荒政,民赖以生。
生卒年:1418-1492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时望。
景泰二年进士。
授御史。
以劾曹吉祥出知束鹿。
为立九则法,除徭役不均之弊。
郊有隙地,邻邑民聚居成市,号“清官店”。
成化间累迁陕西左布政使,时多边警,又值歉收,颙为经划,馈饷无缺,军民得安。
后以左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推行荒政,民赖以生。
生卒年:1418-1492
白日弄渔舟。 闲共沙鸥。 垂纶将老太湖秋。 雨雪不知经几许,无限穷愁。 游鲤锦鳞稠。 万丈潮头。 浪花春暖入瀛洲。 一跃禹门龙化去,银汉河流。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作者在大自然中感悟生活和人生哲理的抒情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及赏析: 1. 白日弄渔舟。 - 诗句“白日弄渔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在明媚的阳光下,作者手持渔船,享受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光
【注释】 1.风入松:一种曲调名,即《风入松令》。 2.芳草:指春草。 3.篆烟:指篆文刻制的香炉中袅袅升起的烟雾。 4.萦银漏:形容烟雾萦绕着银色的铜制滴水壶。 5.半上:一半。 6.午窗:中午。 7.残梦:未醒的梦。 8.莺声杨柳梢头:莺鸟啼声在杨柳的梢头鸣叫。 9.天涯人远会无由:天涯之人相见很难。 10.空倚夕阳楼:空凭倚在夕阳下的高楼。 11.江山:指国境。 12.如麻事,付水东流
竹炉三首其一 我爱乡山入品泉,持归禅榻和云煎。 湘皋卷雪来窗外,蒙顶惊雷落槛前。 浇破诗愁和得句,洗清尘思意忘荃。 人间肉食纷如雨,争识吾家此味全。 译文:我爱家乡的山水,就像品鉴美酒一样。我将它带回家,放在禅床旁边用云烟烹煮。 窗外传来湘江上卷起的雪花,蒙顶山上的茶树仿佛被雷声惊醒。我用茶水冲淡了诗中的忧愁,得到了诗句。洗净了心中的尘埃,思绪也随之飘散。 世间的人们纷纷扰扰,像雨点一样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昨夜雨新收 - 昨晚的雨水刚刚停歇。 2. 晓来庭户绿阴稠 - 早晨起来,看到庭院里的树木郁郁葱葱。 3. 燕子不归帘半卷 - 屋檐垂下的帘子被半卷起,因为燕子没有回来。 4. 单衣罢试冷香篝 - 穿着一件单衣,尝试点燃取暖的香炉。 5. 独自上危楼 - 独自一人登上高楼。 6. 风卷杨花乱滚愁 - 风把飘零的杨树花瓣卷起,搅动着诗人的愁绪。 7. 借问东君何处也 -
【诗句释义】 一片龙团一勺泉,石分新火趁炉煎。 绿云擘破先春后,玉杵敲残午夜前。 仙液尝来欲飞越,寒涛听处不成眠。 这回唤醒闲风月,可卜归田乐事全。 【译文】 一片龙团一勺泉,石分新火趁炉煎。 绿云擘破先春后,玉杵敲残午夜前。 仙液尝来欲飞越,寒涛听处不成眠。 这回唤醒闲风月,可卜归田乐事全。 【注释】 竹炉三首:这里指诗人的《竹炉三首》诗。 龙团一勺泉:龙团茶是一种名贵的茶叶
这首诗的主题是赏春,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满江红 赏春 2. 晓来翘首,东风外、桃粗李俗。 - "晓来":清晨时分。 - "翘首":抬头远望。 - "东风外":春风从外面吹来。 - "桃粗李俗":指桃花和李花。 3. 见草茵铺翠,柳丝缫绿。 - "草茵":草地。 - "铺翠":形容草木的颜色鲜亮。 - "柳丝":指的是柳树的枝条。 -
【注释】 商郊:指商朝的都城,即今安阳。石潭:即商水之潭,在今河南安阳市。老龙潜:指商朝的龙逢、比干等贤臣隐退山林。六尘: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受外界事物的器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商水(今河南安阳)游览时所赋,诗人以赞美的眼光来看待这次游历,表现出他与商朝贤臣一样对国家忠诚的情怀。 首联:“涉迹商郊世已淹,石潭容得老龙潜。” 商朝时期,商水为都城,这里自然风景优美
竹炉三首 其一 唐相何劳递惠泉,携来随处可茶煎。 三湘漫卷瓷瓶里,一窍初分太极前。 吟苦诗瓢和月饮,梦醒书榻带云眠。 何当再读灵仙赋,千古清风道味全。 译文: 唐相何劳递惠泉,携带着茶壶到处都可以煎茶。 三湘(湖南)的茶叶在瓷瓶里展开,一窍(一个缝隙)刚与太极(宇宙自然)的前部分相连。 在月光下吟诵诗歌,我拿起茶瓢和月亮一起品尝; 在梦中醒来时,书案上还带有云雾般的被子。
明山东宁阳人,字道中,号东鲁。 永乐十三年进士。 累迁太常少卿。 景泰中,以迎还上皇(英宗)受知。 后参预“夺门”之谋,英宗复位,进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直文渊阁。 未几,为石亨所忌,贬陕西参政。 亨败,复官。 宪宗即位,以侍郎致仕。 有《东鲁先生文集》。 生卒年:?-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时望。 景泰二年进士。 授御史。 以劾曹吉祥出知束鹿。 为立九则法,除徭役不均之弊。 郊有隙地,邻邑民聚居成市,号“清官店”。 成化间累迁陕西左布政使,时多边警,又值歉收,颙为经划,馈饷无缺,军民得安。 后以左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推行荒政,民赖以生。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