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知慕归,归共家人语。
语音犹可闻,寤已失所据。
若云梦非吾,谁见我梦处。
若云梦是我,尔时何不去。
是我我非是,鹊声窗外曙。
【注释】
- 梦归:梦中思念家乡,醒来后不知身在何处。
- 寤(wù):醒,睡醒。所据:根据。
- 若云:好像、仿佛。
- 谁见我梦处:谁又能看见我做梦的地方?
- 若云梦是我:如果梦里是真实的,你为什么要放弃去实现它。
- 尔时何不去:那时为什么不去?
- 是我我非是,鹊声窗外曙: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困惑和迷茫,不知道是自己还是不是自己,而外面的鸟叫声又似乎在提醒着什么。
【赏析】
这首诗以梦境为引子,通过诗人的疑惑和挣扎,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与幻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困惑。诗歌的主旨在于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梦归”,诗人用一个简单而又充满哲理的句子引出了整个诗的主题。在这里,“梦”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二句“归共家人语”,诗人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生活的点滴。这是诗人对家庭温馨的珍视和怀念,也是他对人生最美好的期许。然而,第三句“语音犹可闻,寤已失所据”,却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他虽然听到了家人的声音,但是醒来后却发现自己已经身处陌生的地方。这种矛盾和失落感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助。
第四句“若云梦非吾,谁见我梦处”,进一步加剧了诗人的困惑和痛苦。他觉得自己的梦境并不真实,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第五句“若云梦是我,尔时何不去”,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选择。他认为只要努力追求,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并不应该轻易放弃。最后一句“是我我非是,鹊声窗外曙”,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和升华,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既认同现实又追求梦想的矛盾心理。他认为现实生活是真实存在的,而梦境则是虚幻的;但是无论现实还是梦境,都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他也认为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无论是梦境还是现实,都不应轻易放弃,都应勇往直前地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