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清江绕翠微,江亭尊酒坐斜晖。
松间片石僧眠惯,雾里孤峰客到稀。
寂寂野田双鹭立,盈盈秋水一鸥飞。
赏心应有山灵识,借取流云引棹归。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作者任徽州(今安徽歙县)知州,时戴司理为副职。秋日,两人在心亭举行盛大集会,赏玩风景,并乘船游览观山的顶峰,然后回到江边酒家。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山水之美、人情之乐、秋意之清,表达了自己游兴之高、心情之畅快,也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写景状物工致细腻,语言清新隽永,是一首典型的咏物佳作。
首联两句,先写秋日里沿清江行至观山绝顶的所见所感。“十里”句点明行程之长。“翠微”,指青山,这里指观山。“翠微”二字用得贴切,把青山写得有声有色,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色,十分逼真。“江亭尊酒坐斜晖”,写在亭中饮酒赏月的情景,其中“尊酒”、“斜晖”两词都很有情味。“尊酒”,即酒器,这里指酒;“斜晖”,即夕阳,指月光。这两句既写了秋天的景色,又写出了作者赏心悦目的神态。
颔联两句,写观山绝顶上的所见。“松间”句写松树掩映下的一片石头;“雾里”句写远望中孤峰隐现,稀客稀少。“松间片石僧眠惯”,写松林中一块石头上有个僧人打坐睡觉;“雾里孤峰客到稀”,写远处的一座山峰笼罩在薄雾之中,游人很少。这两句既写出了山势之高峻,又写出了人在山巅之上的寂寞之感。
颈联两句,写在观山绝顶上所见的景致。“寂寂”句写野田中的两只白鹭静静地立着,“盈盈”句写一叶孤舟在清澈的湖水中缓缓飘流,一只白色的鸥鸟在空中飞舞。这两句既写出了秋天水乡特有的景物,又写出了作者观赏这些景物时的愉悦之情。
尾联两句,写诗人观山后的心情感受。“赏心应有山灵识”,意为:欣赏美景的心情应该被山神所理解;“借取流云引棹归”,意为:借助那飘动的流云,我乘船回家。这两句既是对前面诗句的回应,又是全诗的总结。
此诗描写的是秋日里的山水景观,但诗人的笔触并不停留于对自然景物的描摹,而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现了人的主观感受和心境的变化。诗人由山而水,从水而舟,从舟而人,由人而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结构,使诗歌既有形象性又有哲理性。同时,诗人还善于通过景物的变化,来反映人的情感和思想的变化,从而使诗歌具有一种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