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破云根径入迷,红尘分隔断前溪。
山空月浸琉璃冷,地僻人惊翡翠啼。
松竹同遮岚气薄,薜萝杂遝野云低。
塞声欲寄征鸿少,衡岳遥连庾岭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

第一句“凿岩分翠”描述了诗人在山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片翠绿的景象。这里的“凿”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第二句“劈破云根径入迷”则描绘了诗人进入山林深处,被云雾缭绕的景象所吸引的情景。这里的“劈破云根”形象地表现了山间的险峻和神秘,而“径入迷”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好奇。

第三句“红尘分隔断前溪”则描绘了诗人站在山巅,遥望着远方的红尘,感受到了与世隔绝的宁静与自由。这里的“红尘”指的是世俗的世界,而“分隔断前溪”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和向往。

第四句“山空月浸琉璃冷”则描绘了月光洒满山间,映照出一片清冷的琉璃世界。这里的“山空”形容了山林的幽静,而“月浸琉璃冷”则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第五句“地僻人惊翡翠啼”则描绘了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翡翠鸟啼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这里的“地僻”形容了山林的偏僻,而“人惊翡翠啼”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惊叹和对生命的珍视。

第六句“松竹同遮岚气薄”则描绘了松树和竹子共同遮挡着山间的云雾,使得空气变得清新宜人。这里的“松竹”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质,而“岚气薄”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清新环境的向往。

第七句“薛萝杂遝野云低”则描绘了薜萝丛中,野云低垂的画面。这里的“薛萝”指的是薜萝草,而“野云低”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和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一句“塞声欲寄征鸿少”则描绘了诗人想要通过书信将内心的感慨传递给远方的朋友。这里的“塞声”指的是边塞的声音,而“征鸿少”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八句“衡岳遥连庾岭西”则描绘了衡山和岳山远远相连的景象,庾岭位于岭南。这里的“衡岳”指的是南岳衡山,而“庾岭西”则表达了诗人对南方美景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的关键词也富含深刻的寓意,如“辟云根”、“明月”、“翠鸟”、“松竹”、“薜萝”、“野云”、“塞声”、“征鸿”等,都富有诗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