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洲流水古平塘,问涉曾须一苇航。
鱼蹴浪花冲棹舞,雁拖云影入空翔。
高林橘柚珠垂绿,曲岸蒹葭叶染黄。
最爱碧池千古月,几回送我过潇湘。
诗句:
- 沧洲流水古平塘,问涉曾须一苇航。
译文:
- 沧洲的河流带着平静的池塘,曾经需要用一根芦苇来划船。
- 鱼在浪花中跳跃,冲向船桨舞动。
- 大雁拖着云的影子,飞翔在天空中。
- 高大的树林中挂着橘子和柚子,绿色如同珍珠般垂落;曲岸上,芦苇和茭白叶子染上了黄色。
- 我最喜欢那碧绿的水潭,千百年来一直有月亮照耀。
注释:
- “沧洲”指的是汉阳城附近的一片区域,“流水”则指的是这片水域。“古平塘”意味着这个地点历史悠久,环境宁静。“问涉”可能指的是一种古代的船只,“一苇航”则描述了使用一根芦苇就能轻松航行的情景。
- “鱼蹴浪花”形容鱼儿跳跃于浪花之中,动作生动。“冲棹舞”则是描述鱼儿与船桨相遇时的动作,增添了动感。“雁拖云影”则描绘了大雁在天空中留下云朵的影子。
- “高林橘柚”指高高的树林中,挂满了金黄色的橘子和柚子。“珠垂绿”形容这些果实颜色鲜绿如珠,美丽诱人。“曲岸蒹葭”描绘了岸边生长着的芦苇或茭白,其叶呈黄色,显得生机盎然。
- “最爱碧池千古月”表达了作者对这一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千古月”意味着这个场景历经千年依旧美丽如初。“几回送我过潇湘”则透露出作者多次在此地度过时光,这里的景色让他难忘。
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汉阳城通往京城的重要渡口——平塘古渡的美丽景致。诗人王静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沧洲、流水、古渡、鱼跃、雁翔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 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诗中的水波、浪花、云影、舟楫等元素,都充满了动态美,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灵动与活泼。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人文情感,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 这首诗不仅是对平塘古渡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身边的自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