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舟芦花滩,月明不能宿。
自理沧浪歌,惊起双飞鷇。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洛社八景 其六 花渡渔歌》之一。全诗为:
放舟芦花滩,月明不能宿。
自理沧浪歌,惊起双飞鷇。
译文如下:
乘舟在芦花滩上航行,明月皎洁却不能留宿。
自己吹唱着沧浪曲,惊动了双飞的燕子。
注释解释:
- 放舟:乘船。
- 芦花滩:指水边长满芦苇的地方。
- 沧浪歌:这里泛指渔民的劳动歌曲。
- 惊起:惊动,使……受惊。
- 双飞鷇(fēn):燕子的一种,春天来临时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过冬。
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诗人在芦花滩上乘舟夜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在宁静中感受到的生机勃勃。
首句“放舟芦花滩,月明不能宿”,描绘了诗人乘着小船在芦花滩上的夜晚景色,月光明亮但无法在此停留。这里的“芦花”和“滩”都是地名,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地点,而“月明不能宿”则透露出作者因环境优美而难以入睡的心情。
次句“自理沧浪歌,惊起双飞鷇”,则是说诗人在笛声中自编沧浪之歌,声音之大,以至于惊动了双飞的燕子。这里的“自理沧浪歌”可能是说诗人在船上即兴创作或者哼唱,而“沧浪歌”通常指一种带有海洋特色的民谣或歌曲。而“惊起”则表明诗人的歌声足以让周围的生灵受到惊吓或引起注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动态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欣赏,同时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