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何逶迤,天柱郁嶙峋。
西指重华都,世远见隐沦。
矫矫司空子,谁能识其真。
高踪耿不灭,并游属早春。
北山有松柏,南山有荆榛。
所托元不偶,孤啸伤心神。
【注释】
逶迤:曲折蜿蜒。
重华都:即东都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市。
矫矫:形容高超、杰出的样子。
耿:指光明正大。
北山: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县。
荆榛:一种植物名。这里比喻丛生的荆棘。
元:指原来。
【赏析】
《春日同吕子游王官谷限春寒花迟四韵 其一》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议论。全诗写景工整,对仗工稳,用典妥贴,抒情含蓄深沉,意境深远,语言精炼,音节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中条何逶迤”,“逶迤”指曲折。“天柱郁嶙峋”,中条山直插云霄,巍峨耸立,气势非凡。“西指重华都”,“重华都”指洛阳。洛阳古称“九州腹地”,是古代的交通要道,又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作者以“重华都”为题咏洛阳之美,既突出了洛阳的历史地位,又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世远见隐沦”,洛阳虽美,但在远离家乡的人看来,却有“隐沦”之感。这一句既点出了洛阳的美,也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矫矫司空子,谁能识其真”,司空,指司空图,字表圣,号知非子,唐末宰相,因避乱入陕,故称陕西人。他一生崇尚自然和清静淡泊的生活,与当时世俗名利场格格不入,因此被称为“狂简之士”。作者在这里用“司空子”指代自己。“矫矫”形容高超、杰出的样子。“谁能识其真”意为:能认识到我真实情况的又有谁会呢?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不被赏识的无奈。
接下来的“高踪耿不灭”,意谓自己的高尚志向和操守永远都不会消亡。“并游属早春”意思是说:我们一起去游玩吧!春天正是出游的好时节。这里的“并游”是指和吕子一同去游玩。“属”,是动词,意思是“跟随”、“陪同”。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和朋友一起赏春游玩的喜悦心情。
“北山有松柏,南山有荆榛”,“北山”指华山,“南山”指终南山。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北山之松柏高大挺拔,南山之荆榛丛生荆棘,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所托元不偶,孤啸伤心神”意为:我所寄托的事业并不顺利,只能独自长啸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悲伤。这里的“所托”指的是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孤啸伤心神”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前途渺茫的无奈和哀伤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自己不被赏识的无奈。同时,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个人志向的追求,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