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二月半,雪霁断冰开。
但觉波涛至,犹疑风雨来。
飘摇野艇渡,荡漾白鸥回。
望极平沙际,春光净绿苔。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注意要理解诗句的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从诗题“渡滹沱”中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渡水的五言律诗。
其一(首联)“长河二月半,雪霁断冰开。”诗人在二月初冬时节,来到滹沱河边,看到河水流经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冰雪,这时才刚刚融化,河面又宽又长,仿佛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而此时正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正值立春之后,天气回暖,雪后初霁,冰开始融化,所以诗人用“长河二月半”来表达这种情境。“雪霁”点明了季节,“断冰开”,描绘出一幅冰河解冻,水流湍急的画面。
其二(颔联)“但觉波涛至,犹疑风雨来。”诗人站在河边,只感觉波浪滚滚而来,似乎还夹杂着风雨的气息。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站在河边的所见所感。
其三(颈联)“飘摇野艇渡,荡漾白鸥回。”诗人乘着一只小船在水面上漂泊,白鸥在水中自由地飞翔。诗人在这里通过写舟和鸥,表达了自己想要超脱尘世,追求自然的意境。
其四(尾联)“望极平沙际,春光净绿苔。”诗人放眼望去,远处的沙滩上已经铺上了一层新绿,春意盎然。诗人在这里以景结情,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答案】
①长河:指滹沱河水流。
②二月半:农历正月初旬。
③积雪:指滹沱河流经的冬季冰雪。
④断冰开:冰已融化。
⑤长河:指滹沱河。
⑥二月:农历正月。
⑦雪霁:下过雪天晴。
⑧水:指河水。
⑨但觉(只是感觉到):只。
⑩波涛:波涛汹涌。
⑪但:只。
⑫犹疑:怀疑,疑惑。
⑬飘摇:形容船儿在水面上摇晃。
⑭荡漾:泛动。
⑮白鸥:白色大鸟,即鸥。
⑯平沙:平坦的沙地。
⑰净:洗去、除去。
⑱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游历滹沱河时所作。全诗描写了作者游览滹沱河时所看到的自然景色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