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殷殷兮天欲雨,郎之行兮在何许。
开门南望断征旅,高山当涂下临渚,罴熊咆哮猩猩语。
【注释】
- 雷殷殷:雷声隆隆,天色将雨。殷,声音高而急。
- 郎行:男子行走。
- 何许:何处。
- 当涂:在岸上。
- 罴(pí):一种猛兽,似虎而无花纹。
- 猩猩:黑猿的一种。
- 渚(zhǔ):水中的沙洲。
【赏析】
《山鹧鸪》,又名《石留》,是古代楚国民歌中的一首。相传此歌为屈原所作,后经汉乐府加工整理。诗中写一位男子在山间行路,天将下雨,便打开门去南望,只见高山峻岭,野兽咆哮,猿猴啼叫。全诗以“雷”“雨”为题旨,以“山”为背景,表现了山野间大自然的生机活力,以及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雷殷殷兮天欲雨”,描绘出一幅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即将来临的山间景象。紧接着,“郎之行兮在何许”,又为下一句“开门南望断征旅”作了铺垫。这里的“郎”字,既是指男子,也是指那些在山间行走的人。他们或许是为了寻找出路,或许是为了逃避某种困境。总之,他们都在这风雨欲来的山间道路上徘徊、徘徊。
第二句“开门南望断征旅”,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场景。诗人站在山腰之上,遥望着远方,只见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照亮了前方的道路。他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因为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够通向自己的目的地。于是,诗人决定打开门,向南方望去,看看那道闪电所指的地方究竟有何玄机。
第三句“高山当涂下临渚”,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下方的山峦和河流,只见一座座巍峨的山峰犹如屏障一般屹立在那里,而一条条蜿蜒的河流则如丝带般流淌在山谷之间。这些山峰和河流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第四句“罴熊咆哮猩猩语”则描绘了山林中的各种生物在风雨中的活动情况。诗人听到远处传来阵阵兽吼,心中不禁感到一丝紧张;同时,他也听到了一些猿猴在树上发出的声音,仿佛是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让整个山林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山间世界。它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