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客登乔岳,肩舆烟霭中。
乾坤生气盛,今古仰心同。
势判徐青远,川流汶泗通。
北瞻复南望,云树两蒙蒙。

《登泰山》

与客登乔岳,肩舆烟霭中。

乾坤生气盛,今古仰心同。

势判徐青远,川流汶泗通。

北瞻复南望,云树两蒙蒙。

注释:
与客:和客人一起。
登乔岳:登上高大的山峰,这里指泰山。
肩舆:乘坐轿子。烟霭:烟雾缭绕。中:其中。
乾坤:指天地之间,泛指宇宙空间。
生气盛:生机勃发,生气勃勃。
今古:古代和现在。仰心同:仰望天空,心灵相通。
徐青:远处的青山。
川流:河流。汶、泗:都是河流名。通:相通,相连。
北瞻:北望。复:又,再。南望:向南眺望。
云树:云雾中的树木。两蒙蒙:一片模糊,不分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泰山景色的诗。诗人在山中与友人共乘小轿登山,四周被浓雾笼罩,视线受阻。但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反而认为这正是欣赏泰山美景的时机。在诗人的眼中,泰山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宇宙间生命力的象征。他看到了从山脚到山顶的生机勃勃,看到了从山的一侧到另一侧的不同景观。诗人的视野开阔,心胸宽广,他的心灵与这片大地产生了共鸣。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色。如“烟霭中”的“肩舆”,给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感觉;“乾坤生气盛”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将泰山与周围的其他山脉进行比较,突显出泰山的独特之处。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感人。诗人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对泰山风光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活力和自然美的颂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