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鉴当年黄阁旧,杖藜今日白头新。
莼鲈适兴非嫌贵,篱菊怡情可乐贫。
玉麈清谈时对客,锦囊佳句总惊人。
茫茫宇宙知多少,谁识东山屐底春。
和尹太宰公归田韵
藻鉴当年黄阁旧,杖藜今日白头新。
莼鲈适兴非嫌贵,篱菊怡情可乐贫。
玉麈清谈时对客,锦囊佳句总惊人。
茫茫宇宙知多少,谁识东山屐底春。
诗句释义
“藻鉴当年黄阁旧”:藻鉴,比喻贤能的宰相或高官。黄阁,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称为阁,这里指朝廷或官府。这句话意味着曾经担任过高位的官员如今已经退休回到家乡。
“杖藜今日白头新”:杖藜,古代的一种手杖,用木头制成,上端有横棍。白头新,意指年纪虽然老了但是仍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回顾以及现在回归田园生活的喜悦。
“莼鲈适兴非嫌贵”:莼鲈,指的是莼菜和鲈鱼,这两种食物在诗人眼中象征着家乡的味道,代表了对故土的思念。适兴,表示恰好符合心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美食的喜爱及对归隐生活的满足感。
“篱菊恰情可乐贫”:篱菊,指的是篱笆旁的菊花,这里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情趣。恰情,恰好符合心境。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欣赏和内心的平和感,即使身处乡村仍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玉麈清谈时对客”:玉麈,是古人用于手持的文房四宝之一的麈尾,用来拂尘、提神。清谈,指高雅的谈话或辩论。这句诗描绘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高雅对话,反映了一种文化素养和生活情趣。
“锦囊佳句总惊人”:锦囊,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书籍或资料。佳句,优美的句子。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创作的诗词充满了才华和魅力,令人惊艳。
“茫茫宇宙知多少”:茫茫,无边无际的意思。宇宙,泛指整个世界或自然现象的总称。这句诗表达了对无限宇宙探索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谁识东山屐底春”:东山,即东晋的谢安晚年隐居之地,此处借指隐退后的生活。屐底春,意为春天藏在鞋子底下,比喻隐居生活中的美好时光。这句话暗示了只有那些真正理解隐居生活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韵味,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译文
“藻鉴当年黄阁旧”:当年的贤臣已辞官归田,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杖藜今日白头新”:如今杖藜而行,白发新生,心情愉快。
“莼鲈适兴非嫌贵”:莼羹鲈脍,这些美味佳肴正是家乡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并不因为其珍贵而觉得不值。
“篱菊恰情可乐贫”:篱边的菊花正好契合我的心境,即便生活在贫困之中,也能感到快乐。
“玉麈清谈时对客”:闲暇时和朋友一起品茗论道,享受宁静的时光。
“锦囊佳句总惊人”:创作出的诗句如同锦绣文章,常常令人惊叹不已。
“茫茫宇宙知多少”: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有多少事情值得我们去探求和领悟。
“谁识东山屐底春”:真正的知己才能了解隐居生活中的那份美好,正如杜甫所言:“何事当轩对两峰,坐令东山屐齿空。”
赏析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王鼎作为当时的官员,曾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后来辞官归田,过着田园生活。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归田为主题,通过对比过去在官场上的忙碌和现在的悠闲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官场生涯的厌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认为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权力和地位,更在于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此外,诗歌的押韵形式也使得整体更加和谐悦耳,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
哲理意味:诗中的“茫茫宇宙知多少”一句,寓意深远,表达了人类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问。它启示我们,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无数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这种对于人生哲理的追求,是诗人留给后人的重要遗产。
《和尹太宰公归田韵》是明代王鼎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淡泊和对田园的热爱。诗中的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