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城东望接清流,景物荒凉雹后秋。
客里不堪闻野哭,封章欲上叹无由。

【注释】

沾城:地名,即今山东沾化县。清流:清澈的流水。封章欲上:指上书皇帝,希望得到皇帝的支持和帮助。

【赏析】

此词是一首纪事诗,写作者在利津公馆壁间看到一幅画后的感怀之诗。

“沾城东望接清流”,沾城,今属山东滨州地区,这里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东望:向东远望。黄河以北地区地势平坦,水草丰美,为黄河下游平原的一部分。清流:指黄河的上游。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由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注入渤海,故称黄河。黄河自青海始,沿途接纳许多支流(如湟水、大通河、洮河、渭河等),形成众多河流,汇成滚滚洪流。黄河的上游地区,水草丰美,适宜放牧,故有“塞外江南”之称。

“景物荒凉雹后秋”。沾城一带,由于气候条件的原因,土地肥沃而富饶,是古代北方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但这里的自然景观,却并不优美。在诗人看来,这里既无“高堂邃宇”(深邃高大的堂屋)的雄伟壮观,也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惨悲凉。这大概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吧。

“客里不堪闻野哭”,中年后的作者,远离家乡,来到边塞之地。他本想借以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但如今却是身在客地,不能为国效力,只能“闻鸟声而泪下”(《登幽州台歌》)了。

“封章欲上叹无由”,封章,书信;欲上,想要上奏。这是说,诗人想上书皇帝,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所见和所感,但是又感到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好长叹一声。

【赏析】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是一首五言排律,其内容如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作于天宝三年(744),当时李白正在长安。

“绿蚁新醅酒”,用典自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新醅酒指刚酿熟的新酒,色泽青黄,气味香醇,味道甘冽。“红泥小火炉”,以红泥涂炉壁,使火苗不直燃而微红,更显得温暖宜人。“晚来天欲雪”,“晚来”即傍晚时分,天气将变。“天欲雪”,即天色将黑。此时正是黄昏时分。“能饮一杯无?”语出《世说新语·任诞》:“魏王谓孙秀:‘何乃醉也?’秀答曰:‘未审一尊(指酒)与身俱妙,宁可以辞?’”意思是说喝酒好吗?好!那您就再喝一杯吧!诗人用此语表示自己虽已喝得微醺,但仍愿再饮一杯,以助消愁。

这首诗表现了一个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酒佳肴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还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送友人》是一首七言古诗,内容如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送别朋友时所写的一首七绝。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首句描写的是诗人眼前的景色:一座青山横卧在北城郭之外;一条白水蜿蜒地环绕着东城。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眼前美丽的景色。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第二句描写的是诗人眼前的离别情景:在这里我将要和你分别;像一只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你将要去万里之外的遥远地方做官。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眼前的离别情景。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第三句描写的是诗人眼前的浮云和落日:浮云象征着漂泊不定的旅人;夕阳则代表着故乡的人儿。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第四句描写的是诗人挥别的动作和声音:我要送你到这里告别;听到马匹长鸣的声音。这两句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

这首七绝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清新流畅,富有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同时它还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色:即注重抒情,又讲究艺术技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