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半关隔千里,一水接山山接水。
小舟两两天际来,数声柔橹波涛里。
解蓑系缆当市前,卖鱼沽酒醉即眠。
新城题诗陈阁老,厓山风雨埋龙髯。

【注释】

孤城:指镇江。半关:一半有城门,一半是水路。接山:江水与山相连。数声:几声。龙髯:指文天祥的胡子。陈阁老:指陈亮。新城:今属江苏丹徒区。陈阁老曾为新城(今江苏省丹徒县)主簿。题诗:在城楼或城墙上题写诗篇。厓山:在今福建省。文天祥被俘后,就义于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雨风:风雨交加的景象。埋:埋葬。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镇江新城一带的生活场景,通过描绘渔夫、酒家和卖鱼人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南宋小朝廷的深深忧虑。首句写镇江的形势。“孤城”,点出镇江是个孤城;“半关”,说明它有一半是陆地,一半是水面,形势险要。“隔千里”三字,既写出了镇江的地理位置,也暗含着南宋朝廷的半壁江山,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次句写江水与山相连,水流湍急,船行艰难。这一句中,“一水”二字用得好,不仅写出了江水的流动,而且暗示了镇江的地势险要。“接山”“接水”,更突出了镇江的地理特点。

第三句写渔船靠岸的情景。“小舟”,指的是渔船;“两两”,指的是成双成对;“天际”,指的是远处的天空。这三句写出了渔民们辛勤劳作的情景。“数声柔橹波涛里”一句,更是将渔民们的生活描绘得惟妙惟肖。这一句中,“柔橹”一词用得很好,既写出了橹的声音,又暗示了渔民们的辛苦。

第四句写酒家的繁忙景象。“解蓑”,指的是脱下蓑衣;“系缆”,指的是系好缆绳;“当市前”,指的是在市场前面;“卖鱼沽酒醉即眠”,指的是卖完鱼后就去沽酒,喝醉后就睡觉。这一句写出了酒家生意兴隆的情景。这一句中,“解蓑系缆”三字用得很巧妙,既写出了渔民们的生活艰辛,又表现出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五句写新城的题诗情景。“新城”,指的是今天的江苏丹徒区;“陈阁老”,指的是陈亮;“新城题诗”,指的是在新城墙上题写诗篇。这一句中,“题诗”二字用得非常巧妙,既写出了新城的特色,又暗示了新城的历史背景。这一句中,“新城”二字用得很好,既写出了新城的名字,又暗示了新城的历史变迁。

最后两句写文天祥被俘后被押赴崖山就义的情景。“厓山”,指的是今天的福建省;“风雨”,指的是风雨交加的景象;“埋龙髯”,指的是文天祥被害。这一句中,“风云”二字用得很好,既写出了风雨交加的景象,又暗示了文天祥壮烈牺牲的情景。这一句中,“风云”二字用得很巧妙,既写出了风雨交加的景象,又表现出文天祥英勇不屈的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镇江新城一带的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南宋小朝廷的深深忧虑。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