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田功晏,未诛冬月茅。
雨收红豆荚,霜老木棉苞。
地薄秋畦苦,官新杂税交。
君看穷鸟至,岁暮亦登庖。

十月

此日田功晏,未诛冬月茅。

雨收红豆荚,霜老木棉苞。

地薄秋畦苦,官新杂税交。

君看穷鸟至,岁暮亦登庖。

注释:十月:指农历十月,此时正值秋收之后,农事稍闲,人们忙于准备过冬的事宜。此句描绘了农民们在这个时节的生活状态,他们正忙于收割庄稼,准备过冬。未诛:即“未锄”,意指尚未清理田地中的杂草。这句话描绘了农民们在秋收之后的忙碌景象,他们正在忙着清理田地,以便明年耕种。雨收红豆荚,霜老木棉苞:这句诗描述了植物的生长状态。豆荚在雨水的滋润下逐渐成熟,而木棉的花朵在霜冻的作用下变得枯萎,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地薄秋畦苦,官新杂税交:这里的“地薄”是指土地贫瘠,农民们辛勤耕作却难以收获。而“官新杂税交”则是指官府征收的各种税款繁多复杂,给农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句话描绘了农民们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繁重的赋税负担时的艰难处境。君看穷鸟至,岁暮亦登庖:这句话借用了古代的典故,比喻那些无依无靠、年老体弱的鸟儿在冬天到来时也会被捕捉来充饥,以此来比喻那些生活困苦的人在年底时也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岁暮亦登庖:这里指的是农民们在年底时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句话反映了农民们在年底时的生存困境,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甚至到了穷尽一切的地步。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农民们在秋季农事结束后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繁重的赋税负担时的艰辛与无奈。通过对比农民们的辛勤劳作与生活的艰辛,作者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古代典故和诗词中的意象,使整首诗更加富有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