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常州府江阴人,字当时,一字又元,号西溪。
为诸生时有盛名。
万历四十一年始成进士。
授检讨,时人视为东林党人。
以主张梃击案当重办,被人疏攻,移疾去。
天启元年还朝,迁左赞善,进谕德。
杨涟劾魏忠贤,有言涟疏乃昌期代草者,忠贤恨之,乃乞假归。
寻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削职提问,毙于狱。
思宗追赠詹事。
弘光时追谥文贞。
有《从野堂集》。
生卒年:1562-1626
明常州府江阴人,字当时,一字又元,号西溪。
为诸生时有盛名。
万历四十一年始成进士。
授检讨,时人视为东林党人。
以主张梃击案当重办,被人疏攻,移疾去。
天启元年还朝,迁左赞善,进谕德。
杨涟劾魏忠贤,有言涟疏乃昌期代草者,忠贤恨之,乃乞假归。
寻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削职提问,毙于狱。
思宗追赠詹事。
弘光时追谥文贞。
有《从野堂集》。
生卒年:1562-1626
【注释】: 送门人程灏然:送别我的学生程颢。程颢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字公伯,号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曾于北宋熙宁三年(1070)随父程颐来京师,受业于周敦颐。程颢与程颐同为二程之弟子,世称“二程”,是北宋理学的创立者,对宋明理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程颢、程颐兄弟二人都崇尚儒学,提倡“明体达用”,反对佛、老之说。程颢著有《遗书》,其学大要主静存养,穷理尽性,以明心见性为宗旨。 已离群久
淅沥金风动碧林,遥空独雁助长吟。 译文:秋风细雨中,金风瑟瑟拂动翠绿的树林。 声寒绝塞三千里,影照长安一片砧。 注释:金风:秋风。绝塞:边塞。长安:指唐朝首都长安。砧:一种古代乐器。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景,通过“淅沥金风”和“碧林”两个词组的对比,写出了秋风吹过树林的声音,以及树林被风吹动的样子。而后两句写景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由写景转入抒情。后两句是诗人对战争的看法,他认为战火已熄
洪葆原丈关政报满还朝锦帆箫鼓出江湄,水冻黄河驿路迟。乡味久应忘荔子,客情偏自忆莼丝。 阊门柳色非前日,长乐钟声似旧时。闻道使君廉载石,江东父老望族麾。 注释: 1. 洪葆原丈关政报满还朝 洪葆原丈(可能是指某位姓洪的官员或其亲属)在朝廷中的地位或职务有所升迁,现在满载而归。 2. 锦帆箫鼓出江湄,水冻黄河驿路迟。 锦帆和箫鼓象征着喜庆和繁华的景象,船只从江边出发。水冻结了
这是一首赞美忠臣母亲的文章。作者通过描写这位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的情感。 诗人描述了这位母亲的外貌。“母廖尚皓首”,说明她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坚韧的精神。 诗人描绘了这位母亲在宴会上的场景。“别殿赐宴归,高堂介眉寿。”这句话描述了母亲在宴会结束后,回到了她的家。“高堂”指的是她家的大厅,“介眉寿”则意味着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满足的表情。
【注释】 ①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北。②岳庙:指帝王封禅的山岳,如秦封禅于太一,汉则祭于梁父。③云行雨施:指皇帝的车驾所到之处降雨降雪。《易·小畜》:“云行雨施,君子以果敢退身而安徐。”④不崇朝:不待一朝。⑤祖阳气:古代传说中认为万物之始是“阳气”。⑥发东方:指太阳初升之地。⑦泰和:《尚书大传》:“王者承天统,设地职,协万邦,黎民宁壹”,《论语》:“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关帝庙联”指的是对联,要求考生根据对联的内容和格式来理解。 第一句“德必有邻,把臂呼岳家父子”,意思是:有德行的人必定受到人们的欢迎,就像手挽着手一样,可以呼唤岳家父子一样,这里“岳家父子”指关羽、张飞; 第二句“忠能择主,鼎足定汉室君臣”,意思是:忠诚的品格能选择自己的主人,就像鼎足三立一样,这里“鼎足三立”指汉献帝刘协被曹操挟持于许昌
忠靖掌邦计,母廖尚皓首。 别殿赐宴归,高堂介眉寿。 是时长陵中,群公并耆旧。 三杨列馆阁,胡公为祭酒。 连镳登母堂,却行拜阶右。 锵锵委佩声,肃肃奉觞走。 母也徐唱言,雍容三爵后。 上云主恩深,报称莫相负。 下云计臣劳,提挈视吾友。 嗟此良宴会,明时信非偶。 谁与矢德音,乃在一寡妇。 养姑泣下泉,持家敝箕帚。 尚书信卿才,训迪自黄口。 虫鱼笺独劳,钧轴教已久。 繇来孤贫儿,往往践台斗
潘纬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展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潘纬的生平与文学成就构成了研究明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窗口。潘纬,字仲文,一字象安,出生于明徽州府歙县。他的一生虽未广泛留名史册,但他的诗作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因此其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明常州府江阴人,字当时,一字又元,号西溪。 为诸生时有盛名。 万历四十一年始成进士。 授检讨,时人视为东林党人。 以主张梃击案当重办,被人疏攻,移疾去。 天启元年还朝,迁左赞善,进谕德。 杨涟劾魏忠贤,有言涟疏乃昌期代草者,忠贤恨之,乃乞假归。 寻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削职提问,毙于狱。 思宗追赠詹事。 弘光时追谥文贞。 有《从野堂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