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岐并非明代诗人,而是一位生活在明代的诗人和官员,字尚仁,泰和(今属江西)人。萧岐在洪武十七年被诏征贤良,尽管他多次上书直言不讳地批评当时的帝制,却因忤旨而被贬谪至楚雄训导,后改任凉州。然而,他在仕途中并未放弃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其作品在明代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评价。
关于萧岐的生平,他五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侍奉祖父母尽孝道,有司数次荐举他为官而不赴,表现出他的坚持与高洁品格。萧岐在明朝初年以贤良的身份被召入京师,参与朝政,曾上十便书直言时政弊端,其中涉及帝制的刑罚问题、实封问题以及依律科狱等议题。
在诗歌创作方面,萧岐留下了许多作品,如《樵舍》、《入闽》等,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还体现了萧岐深邃的情感和独到的审美视角。萧岐的诗作在当时就有一定的影响力,学者对他的评价也颇为正面,称他为“正固先生”。
萧岐是明代的一位杰出诗人和官员,他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了解明初文化历史和诗歌发展的人来说,萧岐的作品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