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德,原名罗汝芳,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15,卒于公元1588
明江西南城人,字维德,号近溪。
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授太湖知县,擢刑部主事,历宁国知府,官至云南布政司参政。
坐事罢。
学于颜钧,为王艮再传弟子,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曾讲学于广慧寺及两浙、闽广等处。
有《孝经宗旨》、《明通宝义》、《近溪子文集》等。
生卒年:1515-1588
维德,原名罗汝芳,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15,卒于公元1588
明江西南城人,字维德,号近溪。
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授太湖知县,擢刑部主事,历宁国知府,官至云南布政司参政。
坐事罢。
学于颜钧,为王艮再传弟子,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曾讲学于广慧寺及两浙、闽广等处。
有《孝经宗旨》、《明通宝义》、《近溪子文集》等。
生卒年:1515-1588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释: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洞府真仙境,人间自古今。” - 关键词:洞府、真仙、古时今人 - 译文:这真是一处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古以来就如此。 - 注释:这里的“洞府”指的是深山中的隐秘处,“真仙”指的是仙人,“古时今人”则表达了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看到这样的美景。 2. “天门通海色,石窦满云阴。” - 关键词:天门、海色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所以答题时要注意对关键词语、句子的把握。本题要求赏析“旷览亭”。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分析诗中“旷览亭”的意境。 本题要求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的“赏析”二字。“赏析”是针对某一句诗进行鉴赏,而“翻译”
《珠溪漫兴和揭傒斯》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通过对珠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句注释: 1. 夜深银烛坐凭阑,恍是身游霄汉间 - 夜晚,我坐在栏杆上,手持银烛,仿佛置身于高高的云端之间。 2. 香雾潭纷龙欲卧,长林风绕凤初还 - 潭水弥漫着香气,仿佛一条龙要睡在那里;树林中吹来阵阵清风,好像一只凤凰刚刚回来。 3. 金仙紫盖云中驾,玉女青螺月下鬟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对照原文语句,找出选项间的逻辑关系。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答案】 ①登从姑山,灵峰胜迹多年矣!②此日登临不偶然。③石擘巨灵青拔地,水涵旴姥碧涵天。④烂柯人散闲棋局,飞锡僧归袅篆烟。⑤薄暮钟声催揽辔
明江西南城人,字维德,号近溪。 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授太湖知县,擢刑部主事,历宁国知府,官至云南布政司参政。 坐事罢。 学于颜钧,为王艮再传弟子,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曾讲学于广慧寺及两浙、闽广等处。 有《孝经宗旨》、《明通宝义》、《近溪子文集》等。 生卒年
萧岐并非明代诗人,而是一位生活在明代的诗人和官员,字尚仁,泰和(今属江西)人。萧岐在洪武十七年被诏征贤良,尽管他多次上书直言不讳地批评当时的帝制,却因忤旨而被贬谪至楚雄训导,后改任凉州。然而,他在仕途中并未放弃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其作品在明代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评价。 关于萧岐的生平,他五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侍奉祖父母尽孝道,有司数次荐举他为官而不赴,表现出他的坚持与高洁品格
谢肇浙是一位明代博物学家和诗人,字在杭,福建长乐人。 谢肇浙生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他不仅在文学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位博物学研究者。他的生活和创作背景丰富多彩,对后世影响深远。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探讨谢肇浙的生平、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生平经历 - 早期生活:谢肇浙出生于明朝时期的钱塘(今浙江杭州),其家族在当地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