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风吹太清,日月宿石髻。
嵌窦喷疾流,欹松挂萝荔。
荷插沿涧行,背泉久凝睇。
幽人识紫花,龛僧指苍蒂。
相传赤山精,服之驻衰岁。
竟日不盈把,知有鬼神卫。
枫杉引直路,习习飞清霁。
空月呈素辉,流光下禅砌。
老昙定未回,壁灯犹嘒嘒。
歇处古今停,悟时声色赘。
横枕任卷舒,梦作嵩游憩。
【注释】
太清:天空。日月宿石髻:指太阳和月亮在石髻山的高峰上停留。嵌窦:深洞。欹松挂萝荔:倾斜的松树挂着垂藤。荷插:荷花插在水中。涧行:沿溪水而行。凝睇:凝视。幽人:隐士。紫花:紫色的花朵,这里泛指药草。赤山精:传说中居住在赤山下的一种妖怪。“服之”两句:传说服食这种药物可以使人不老不死。竞日:一整天。盈把:满把,一把。鬼神卫:神仙保护。枫杉:一种树木,引直路:指引着山路。清霁(jì):晴朗的天空,清亮而明朗的天气。素辉:明亮的月光。禅砌:佛寺前的石阶。老昙(shān)定:即法藏比丘,相传是达摩的弟子,姓昙,名定。未回:没有回来。卷舒:舒展或卷曲。声色赘:声音和颜色都显得多余。横枕:平躺在枕头上。任卷舒:任凭舒展或卷曲。
【赏析】
这是一首游嵩山时所作的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嵩山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开头一句“谷风吹太清”,写出了嵩山高耸入云的景象,仿佛连天地都在吹拂之中,给人一种空灵之感;“日月宿石髻”则描绘出太阳和月亮在石髻山的高峰上停留的情景,令人感受到时间在这里似乎凝固了;“嵌窦喷疾流,欹松挂萝荔”,则是描绘出深洞里急流奔涌、倾斜的松树枝条上挂满了垂藤的情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与活力;“荷插沿涧行,背泉久凝睇”,则是描绘出沿着溪水行走的场景,以及背对着泉水长时间凝视的情景,让人感受到宁静与思考的氛围。
中间部分的诗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游览嵩山时的心情与感受。“幽人识紫花,龛僧指苍蒂”,描绘出了隐士们识别紫花、僧人指点苍蒂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与洞察力;“相传赤山精,服之驻衰岁”,则描绘出了传说中居住在赤山下的一种妖怪,服食这种药物可以使人不老不死的情景,让人感受到神秘与奇幻的氛围;“竟日不盈把,知有鬼神卫”,则是描绘出作者在游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神奇现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神秘性;“枫杉引直路,习习飞清霁”,“空月呈素辉,流光下禅砌”,则是描绘出枫杉引导着山路、明月洒下明亮光芒、清冷的月光照在佛寺前的石阶上等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老昙定未回,壁灯犹嘒(xuē)嘒”,则是描绘出老僧法藏在佛寺里尚未归来的情景,以及壁灯依然闪烁的情景,让人感受到寂静与孤独感。
最后一部分的诗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歇处古今停,悟时声色赘”,描绘出在休息的地方古今停留的场景,以及在悟道时刻听到声音和色彩都显得多余的情景,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横枕任卷舒,梦作嵩游憩”,则是描绘出横卧在枕头上任由身体舒展或卷曲的情景,以及梦见自己在嵩山游览的情景,让人感受到梦境与现实的交融。
整首诗通过描绘嵩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