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毒既周,明星有烂。
羲和授鞭,九宇将旦。
寐者嘅叹,寤者嘅叹。
巉巉桧柏,覆我中庭。
鸡鸣于颠,微霜夜零。
阊阖未启,九闉尚扃。
驰神紫极,振珩阙庭。
《朝吟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于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时,有感于朝廷政治昏暗、奸佞当权、贤才受压的不平现实,写下了这首反映自己忧愤情绪的诗歌。
译文:
亭台已周遍,明星烂漫光;
羲和授鞭柄,九州将天亮。
睡者长嗟叹,醒者亦嗟叹;
险峻的桧柏树,覆盖中庭地。
鸡鸣于高颠,微霜夜降临;
宫门未开启,九重宫门闭。
驰神入紫微,振珩响阙庭。
注释:
- 亭毒既周:亭台已经遍布四周,指京城内外的亭台楼阁。
- 明星有烂:明星灿烂夺目。
- 羲和授鞭:羲和,传说中的太阳神;授鞭,即授辔。指太阳即将升起,为一天的开始做准备。
- 九宇将旦:整个天下将迎来新的一天。
- 寐者嘅叹,寤者嘅叹:睡觉的人叹息,醒来的人也叹息,形容人们感到忧虑不安。
- 巉巉桧柏:险峻的桧柏树,形容地势险要。
- 覆我中庭:覆盖我的庭院。
- 鸡鸣于颠:鸡在高巅啼叫。
- 微霜夜零:夜降微霜。
- 阊阖未启:宫门还未打开,象征朝廷尚未开明。
- 驰神紫极:驰骋精神进入紫微星宿,紫微是古代对北极星的称谓,此处代指皇帝。
- 振珩阙庭:振奋声威回荡在宫廷之内。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首句“亭毒既周”,以亭台楼阁遍布周围,暗示京城繁华景象,但紧接着一句“明星烂漫光”又转至日出东方,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到来。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欢欣,反而感叹“寐者嘅叹,寤者嘅叹”,表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和不安。
中间部分,“巉巉桧柏”,用险峻的桧柏树来形容地势的险要,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所处的困境和压力。然后写到“鸡鸣于颠”,“微霜夜零”,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最后两句“驰神紫极,振珩阙庭”,诗人表示他将振奋精神,回荡于宫廷之内,以此来表达他的志向和抱负。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对日出、夜空、险峻地势等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于“寐者嘅叹,寤者嘅叹”和“鸡鸣于颠,微霜夜零”等具体场景的描述,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内心的忧虑和不安,同时也展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