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岂山公著,疏狂曼倩同。
塞云怜失马,鸟羽悟伤弓。
万事春烟外,孤亭细雨中。
病看山远近,倚槛慰飘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即事诗之一。它描绘了诗人在塞外的一个春天,看到塞外的风景,以及自己的孤独和病弱。
名岂山公著,疏狂曼倩同。
这里的“山公”是指东晋的王导,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他的字是安期,因此被称为“山公”。而“曼倩”则是指东汉的陈寔(字孟舒),他以清贫自守、不慕荣利而著称。这里指的是两位名人都以他们的豪放和洒脱著称。
塞云怜失马,鸟羽悟伤弓。
塞云是指塞外的云,象征着边疆的险恶。而鸟羽则是指鸟类的羽毛,象征着自由和生命的力量。这里的“怜失马”和“悟伤弓”都是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自由的向往。
万事春烟外,孤亭细雨中。
这里的“春烟外”意味着春天的气息弥漫在远方,象征着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而“细雨中”则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亭子中,面对着细雨的情景。这里的“孤亭”和“细雨”都是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病看山远近,倚槛慰飘蓬。
这里的“病看山远近”意味着诗人因病体虚弱,无法长时间站立,只能扶着栏杆眺望远方的山峰。而“倚槛慰飘蓬”则是指诗人通过倚靠在栏杆上,来安慰自己的心灵。这里的“飘蓬”指的是随风飘荡的芦苇,象征着诗人的生活漂泊不定,需要依靠自己的意志来坚持。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通过对塞云、鸟羽、春烟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机;通过对孤亭、细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通过对山远近的观察和倚栏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