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惭无赫赫名,去时赢得士民情。
相思一夜并州梦,月色秋声满故城。
【注释】
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赴并州(今山西太原)任上时作的,表达了他对友人贾襄的怀念之情。诗中“三载惭无赫赫名,去时赢得士民情”二句是说自己惭愧地认为自己没有显赫的名声,但离别时却赢得了当地士民深厚的感情。“相思一夜并州梦,月色秋声满故城”二句是说他思念贾襄到了极点,以至于梦见他,在梦中听到秋天的虫鸣。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三载惭无赫赫名,去时赢得士民情。
相思一夜并州梦,月色秋声满故城。
【注释】
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赴并州(今山西太原)任上时作的,表达了他对友人贾襄的怀念之情。诗中“三载惭无赫赫名,去时赢得士民情”二句是说自己惭愧地认为自己没有显赫的名声,但离别时却赢得了当地士民深厚的感情。“相思一夜并州梦,月色秋声满故城”二句是说他思念贾襄到了极点,以至于梦见他,在梦中听到秋天的虫鸣。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注释】 黄梁祠:供奉卢生(即卢生的梦境)的祠庙。 石像:指祠庙中的石雕像。 玲珑:精巧细致,精美可爱的样子。 碧香龛:用碧玉镶嵌成的小香炉。传说卢生梦中所吃的食物是用碧玉做成的。 摩来:用手摩挲。 【解析】 本诗描写卢生在梦中吃黄粱(麦饭)的情景。首句写卢生仰面看着祠内的石像;次句写石像被踏碎;三句写卢生睡得很熟很沉,连手摩挲也没有动一下。全诗运用了拟人手法来写卢生之酣。“石像玲珑仰面看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行行古道问仙踪:这一句描述诗人行走在古老的道路上,寻找仙人的踪迹。 2. 驴背驮来睡眼蒙:这里用“驴背”和“睡眼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因长时间行走而感到困乏,甚至有些迷糊的状态。 3. 莫道仙缘非易结:诗人表示,虽然看似困难重重,但只要坚持下去,最终是能够实现的。 4. 仙乡今在睡乡中:这句表明,虽然身处世俗之地,却如同生活在仙境之中,因为这里的一切都如梦如幻
【注释】 1. 昼寝:白天睡觉。 2. 其四:是第四首诗,即《昼寝》的第二首。 3. 奔走以劳而倦:指忙于奔波劳累则感到疲倦。 4. 栖迟惟静则清:指悠闲自得则心地清明。 5. 闲窗再寻午梦:指在空闲的时候寻找中午做的梦。 6. 奚奴:指侍从的仆人。 7. 莫下棋声:不要听到下棋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后所作,反映了他对官场和名利的厌倦,表达了他渴望清贫宁静生活的愿望。
【注释】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灯节。 烟火光残人渐少,归家箫鼓梦中闻:元宵过后,人们纷纷散去,只剩下灯火阑珊、人烟稀薄的景色,回家的路上只有箫声悠扬和鼓声阵阵。 明朝收起新花钿,只到清明始上坟:明天早晨,我要收起新做的花钿,等到清明节才去给先人扫墓祭拜。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是诗人在妻子去世后所作。诗的前两句写节日过后的凄凉景象,烘托了对亡妻的追忆之情。“烟火”
【注释】 仙迹:神话传说,仙人的足迹。青磁:古时用以盛水的陶器,这里指青碗。 【译文】 相传仙人的足迹在仙祠里,引得那些痴人更加痴。一见到那乔装改扮的道士,就反复地呆望着要授给他青色的陶碗。 【赏析】 此诗写游黄梁祠即景杂咏,前两句说仙人之迹在祠宇,引得痴人望更痴;后两句说一遇乔妆道士便几回呆盼授青色的陶器。全诗用典不多,而意蕴丰富
注释:每天骑着青马不断尘土,却在此处说神仙是因为。看遍墙壁上写诗的人,其中一半是当年学步的读书人。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观察黄梁祠内的题诗客们,联想到了当年学步的读书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优秀的咏史怀古诗
【注】 1 元夕:古代在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2 嬉占:玩占,指猜灯谜。 3 其三:第三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宵节观灯时所做。前两句写灯会盛况,后两句抒发了作者观灯时的欢乐心情和对主人的依恋之情。 “灯花影里如云乱,笑语喁喁怕失群。”灯花,即灯芯上结成的穗状物。灯下人影如云,热闹非凡。“笑语喁喁”句,形容人声嘈杂,像水鸟一样唧唧喳喳,又像鱼儿游动的声音
【注释】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上元、小端、元辰等。唐宋时称“元宵”、“元夜”、“灯节”。 红裙:古代女子所穿的衣服。 阴亦暖:天气寒冷,灯光也暖和。 深闺:深闺女子,指妻子。这里指自己的妻室。 笙管:笙箫乐器的统称,泛指音乐。 新着春鞋不怕泥:意思是说春天来临了,换上了新鞋,可以不怕踩到泥巴了。 赏析: 《元夕雨雪戏占 其二》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写一个女子在元宵佳节之夜
【注释】 闻邹县大兄谪官:听到我大兄贬官的消息。 折腰难:因仕途受挫而心志不振,形容失意落魄。 浮云:指仕途变化无常。 寒庐:简陋的居所。 惊夜雨:梦中惊醒,被夜雨惊醒。 河干:即河口。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秋,是诗人在谪居湘江期间写的组诗《潇湘馆》之一。 首二句以自伤身世起兴,写自己遭人诽谤,为朋友所冤,身不由主,心情悲苦。“折腰”,语出汉鲍宣传德政曰
注释:自从过了春节之后,每天都盼望元宵节尽情地欢笑游玩。等到灯节的时候,忙着梳妆打扮,风吹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打在帘钩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和欢乐场面。首句“自从年里看春后,日盼元宵恣笑游”表达了诗人每年过年后都会特别期待元宵节的到来,享受节日的快乐时光。颔联“到得试灯忙栉沐,风吹雪片打帘钩”则生动地描写了元宵节夜晚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场景。诗人忙于准备迎接节日的到来
梓庭为徐生作 南国之木长,北山之木多弯曲。 高堂宏伟壮观,儿子有美好仪态。 幼年时抱奇树,气质磊落非众姿。 山川孕育灵秀气,雾雨滋润春生长。 龙盘之势屈曲郁,凤凰栖息羽逶迤。 其中锦绣文章美,外在正直规整齐。 孤单根茎信罕见,大匠乃良师益友。 万物生来各有地,材用也有时机时。 愿你自爱惜身体,少壮时光当珍视
【注释】 闻邹县大兄谪官:听到我大兄贬官的消息。 折腰难:因仕途受挫而心志不振,形容失意落魄。 浮云:指仕途变化无常。 寒庐:简陋的居所。 惊夜雨:梦中惊醒,被夜雨惊醒。 河干:即河口。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秋,是诗人在谪居湘江期间写的组诗《潇湘馆》之一。 首二句以自伤身世起兴,写自己遭人诽谤,为朋友所冤,身不由主,心情悲苦。“折腰”,语出汉鲍宣传德政曰
【诗句】: 孰云闾阎幽,上与廊庙通。君王垂衣坐,百职分卑崇。峨冠谬通籍,立在明光宫。愿为千尺萝,附君百丈松。君今已彊仕,我亦非儿童。及时不努力,倏忽成老翁。闲官远书簿,夙夜不在公。校雠费年月,官长多涵容。美酝亦可恋,大庖幸相供。文章本非职,篆刻徒为工。班超晚投笔,犹得班罴熊。吾怜功名遂,非慕万户封。不然赴林壑,此兴颇亦浓。买田种桑稻,躬耕课奴僮。缅思太行愿,敛退真吾宗。知君负经济,我力非寅恭
【注释】 狄青:北宋名将,封为武安侯。广南:今广东、广西一带。寇盗尽削平:指宋真宗景德年间,狄青平定侬智高叛乱。首功数十万:指狄青在平定叛乱中立功最多。独遗智高名:意谓狄青没有因功高而得到朝廷的赏赐或加官进爵。金龙衣:即锦衣。肖似难可明:形容其像金龙一样珍贵,但不可轻易辨认。古惟重:古人重视忠孝节义。事主贵忠诚:意思是效忠君主,忠于国家。章州牒:唐宪宗时,李愬讨平吴元济后,朝廷下诏表彰李愬
注释:自从过了春节之后,每天都盼望元宵节尽情地欢笑游玩。等到灯节的时候,忙着梳妆打扮,风吹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打在帘钩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和欢乐场面。首句“自从年里看春后,日盼元宵恣笑游”表达了诗人每年过年后都会特别期待元宵节的到来,享受节日的快乐时光。颔联“到得试灯忙栉沐,风吹雪片打帘钩”则生动地描写了元宵节夜晚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场景。诗人忙于准备迎接节日的到来
兰舟诗送丘苏州南归 兰香从山泽中散发出来,移植到秋风中便芬芳。 它的香气清新淡雅没有媚人的香味,请问爱它的人是谁。 太守来到南方的国度,船桨常常伴随他同行。 狂风暴雨追逐着惊涛骇浪,霜雪让花朵失去了颜色。 百花竞相在岔路争奇斗艳,颜色缤纷让人眼花缭乱。 萧瑟的草木动得手都拿不稳了,这物竟被抛弃如弃遗。 爱惜再爱惜,把根洗去泥土污垢。 抓住船桨溯长江而上,回去之后彼此不怀疑。 载歌《兰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