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衡茅湿,炊烟乍未高。
泻荷浇渴肺,披草曝征袍。
最喜蛛丝静,全胜蝶拍劳。
吾材自樗散,亦得谢尘嚣。
【注释】
新晴:雨后的晴空。
积雨:连日来的雨水。衡茅:衡门,简陋的屋舍;茅舍。
炊烟乍未高:刚升起的炊烟尚未升得高。乍:刚,刚刚。
泻荷浇渴肺:指用荷叶水来解渴。
披草曝征袍:把衣襟铺开晒在草地上。
最喜蛛丝静:最高兴的是蜘蛛网上没有动静,意指清静无事。
全胜蝶拍劳:比蝴蝶扇动翅膀还要忙碌好。全胜:胜过。
吾材自樗散:我的才能如同樗一样无用。
亦得谢尘嚣:《论语(子罕)》:“夫子之谓我也。”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谢:辞谢,推辞。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被贬永州时,是一首反映他心情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雨后初晴,诗人看到久雨之后,衡茅上积水已经干涸,炊烟冉冉升起,感到十分清新愉快的心情。
“新晴”二字,点明了题面中的“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诗人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着笔。雨过天晴,空气清新,万物都显得生机勃勃。但此时正是“积雨”,故诗人由晴景联想到雨景,由雨后想到雨前,以雨前与雨后的对比突出了新晴的特点。雨前,“积雨衡茅湿”,衡茅上满是雨水,说明天气阴沉;雨后,“炊烟乍未高”,炊烟还未升得很高,说明雨停了,天气放晴。这两句写景,有层次变化,有前后映衬,既写出了雨前、雨后的景色,也写出了作者的感受。
下两句则由景及人。由于久雨,人们往往懒得开窗,所以“炊烟乍未高”一句就引出了一个细节:“泻荷浇渴肺”。荷,即荷叶。这句的意思是说:为了消暑解渴,打开窗户让凉风进来,把荷叶上的水分都倒掉了。“泻荷”,形容动作轻快利落。“浇渴肺”,形象地说明了解渴的方法。这里不仅写出了天气炎热、闷热难耐,还反映了一种生活状态。
再往下看,诗人的视线又转移到了自然景物上来。“披草曝征袍”一句,既写出了诗人晾晒衣物的动作,又暗示出诗人旅途的艰辛。诗人的衣衫褴褛,说明他在外漂泊已久,饱受风霜;他的衣物虽经晾晒,却仍然潮湿不堪,说明天气仍旧闷热,难以入眠。
诗人将镜头对准了大自然中的一个小生命——蜘蛛。“最喜蛛丝静”,写出了他对蜘蛛结网的喜爱之情。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而是继续观察其他的事物,发现了“全胜蝶拍劳”的现象。这里的“全胜”,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胜利。它是指蜘蛛网上没有动静,而蝴蝶则忙于扑动翅膀,忙个不停,因此“全胜”。通过这一现象,诗人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与其像蝴蝶那样忙碌不停,还不如像蜘蛛那样安于寂寞,清静自在。
诗人的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的四句话,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它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使得诗歌语言优美、富有韵味。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一些典故,如“吾材自樗散”一句,借用了《论语》中的“吾材任道而达”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无望、人生无常的认识。
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也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