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霾栖古道,蓬藋掩荒丘。
壁有题诗处,云横作记楼。
多才悲命薄,浮世几名留。
惆怅香山社,交知半白头。

【注释】

过李徵伯墓:路过李徵伯的坟墓。李徵伯,唐代诗人,名不详。烟霾栖古道,蓬藋掩荒丘:烟霭笼罩着古道,野草覆盖着荒芜的山丘。烟霾(mái),烟雾弥漫。蓬藋(fánlù),蓬草和蒿草。栖,栖息。

壁有题诗处,云横作记楼:墙壁上有题诗的地方,楼上写着作记的字句。云横作记楼,指壁上有题诗之处。

多才悲命薄,浮世几名留:许多才华的人却感叹命运不济,在这浮华的世界中只有几个名字能留下来。多才,才能出众。命薄,命运不好。

惆怅香山社,交知半白头:惆怅地想起在香山结为朋友的日子,那时的朋友大多已白发苍苍。香山社,与白居易、刘禹锡等结为诗友的文人群体。

【赏析】

此诗为五律八句,前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最后两句以回忆往事收束全诗。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调低沉哀怨,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苦闷不平和对现实失望的心情。

首联“烟霾栖古道,蓬藋掩荒丘”,点出墓地荒凉之状,烟霾笼罩古道,蓬藋遮住荒野,写出了墓地的荒凉。“蓬藋”二字用得很传神,既点出了墓地的荒凉,又烘托出作者的心境凄凉,也表现了作者对死者的怀念之情。

颔联“壁有题诗处,云横作记楼”,写墓地中墙上题诗的痕迹和“作记楼”,表明此地曾有文人骚客留下过佳作妙词。这两句诗看似平常,但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中那些被岁月淹没的文人骚客的惋惜之情。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他意识到历史的变迁是无法改变的,只能通过诗词来纪念那些曾经辉煌过的文人骚客。

颈联“多才悲命薄,浮世几名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和无奈。这里,作者将自己的人生境遇与那些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文人骚客相比,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敬意。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己一生坎坷经历的反思和总结,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命运并非如他人所愿,而是充满了变故和不定。

尾联“惆怅香山社,交知半白头”,则是回忆昔日与友人一起畅谈诗词的美好时光,以及如今只剩下白发的孤独之感。这里的“香山社”是指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结为诗友的文人群体,他们曾在一起品茗赏菊、吟诗作赋,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只剩下白发的作者只能在回忆中回味当年的友谊,感到无比的遗憾和伤感。

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优秀的五律诗。通过对墓地的描述和对友情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