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花满大江边,冉冉香风送客船。
京口潮翻三岛雪,石头春锁六桥烟。
芦汀棹转鼋犹曝,柳岸罾开鳞正鲜。
会向金陵瞻王气,苍茫宫树老啼鹃。
【注释】
莫:无,没有。江行:沿江而行。留都:南京的旧称。荼蘼(túmí):花名,蔷薇科植物,夏季开花,有香气。冉冉(rǎn):渐渐。香风:微风。京口:在今江苏镇江市,古运河入长江处。三岛:指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座山。石:指石头城。春锁六桥烟:用“烟”字写出了春天的气息。六桥:即著名的白鹭洲六桥,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建于东晋时期。芦汀:芦苇丛生的水边平地。棹(zhao):船桨。鼋(yuán):大龟,这里泛指水族,如鱼之类。柳岸:柳树成排的岸边。罾(zèng):捕鱼用的竹器。鳞:指鱼。苍茫:迷蒙。王气:帝王之气,借指金陵(今南京)的形势。宫树:指宫殿周围的树木。老啼鹃(chījuān):杜鹃鸟叫声悲切,古人常用来寄托哀思。
【赏析】
此为送别诗,诗人送友人去金陵(今南京),而自己则留滞江干,所以作此诗以抒写离情。全诗从送行写到别筵,再由别筵写到望见金陵,最后归结到望见金陵时的感慨。语言自然清新,感情深沉含蓄,是送别诗中的佳品。
首二句写送别的场面和心情。开篇点出时间是暮春,地点则是长江之滨,送别的地点正是诗人所留之地,这两句便把诗人和送别者的位置交代得清清楚楚。“荼蘼花开”一句,化用了《荆楚岁时录》“荼靡始华,众芳芜秽”的话。荼蘼,又名木槿。荼靡花,其色红艳,故又称“红踯躅”。荼蘼花,是暮春时节的象征,它象征着美好、欢乐。因此,这一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因为诗人此时正被离别的痛苦困扰着,所以他对荼蘼花也感到特别的喜爱。“香风送客船”,是说微风吹拂着送别者的船只。这一句是实写。“香风”二字,不仅写出了春风的和煦、暖人,而且使人联想到即将分别的送别者的面庞,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他脸上那分外明显的留恋之情,从而更加突出了“送行”的主题。“冉冉”二字,既状风之徐缓,又表人之依依不舍。
过片两句写望见金陵的情景。“京口潮翻三岛雪,石头春锁六桥烟。”金陵,即今南京。“潮翻三岛”句,化用南朝齐谢朓《入朝曲》中诗句:“京口燃尽三岛火”。“潮”,指涨潮;“三岛”,是指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座山,因这三座山似岛屿而得名;“浪淘沙”三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江潮的浩荡汹涌之势,又表现出诗人对这三座山峰的无限眷念。诗人在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涨潮与三座山峰联系起来,进一步突出了望中所见景物的特征。“春锁六桥烟”句,化用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句意,并加以变化,将“锁”字改为“烟”,使意境更为深远。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春色笼罩在六桥之上,连远处的景色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这两句写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近相宜,层次分明。通过这两句诗,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幅生动的江南春色图,同时也可体会到诗人对金陵的无限眷恋之情。
后四句写望中的金陵及由此引起的联想。“芦汀棹转鼋犹曝”,化用《世说新语·言语》:“王右军与大将军书云:‘白日升清景,黄鸟鸣好音。’既而叹曰:‘快目初八尔!’”谢安喜欢围棋,每局之后常自叹为快。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芦洲上划船的人把船桨一转,那只大乌龟就还在晒着太阳呢。“柳岸”“罾(zēng)”,“鳞”“鲜”,都是动词,意思是说柳岸边有人正在撒网捕鱼。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柳岸上有人在撒网捕鱼,水中的鱼儿也显得格外鲜嫩可口。这两句是实写,也是虚写。因为前两句已经写出了望中金陵所见的景象,这里只是进一步补充说明而已。同时,这两句又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会向金陵瞻王气,苍茫宫树老啼鹃”(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一定会到金陵去瞻仰一下当年帝王居住过的皇宫,看那苍茫中的古树是否还像往日一样枝繁叶茂。王气,指帝王之气。杜甫曾写过这样的句子:“江汉西日夜,金陵南寇游。”(《秋兴八首》其五);李商隐也曾写过:“玉玺不缘秦塞改,华夷空咏蜀弦哀。”(《哭刘司户》)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说当年金陵曾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如今虽然已成了废墟,但它所散发出的那种威严气势仍然让人肃然起敬。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两句话来表达他对金陵的无限眷恋之情。“老啼鹃”,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一句意;又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句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金陵城的宫殿里,曾经住过一个美丽的女子。如今她老了,只有那杜鹃鸟还在不停地啼叫。这两句是虚写,也是实写。虚写是说,诗人自己就像那个女子一样老了;实写是说,诗人自己在金陵城所看到的景象就是她曾经住的宫殿和那些宫殿里的宫女们。这样写既可以增加诗句的感染力,也可以加深人们对作者身世的同情和理解。
此诗以写景为主而又不专事写景,而是寓情于景中;以写情为主而又不专事写情,而是在写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达到了艺术上的很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