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尤归棹阻,又宿蓼花边。
野店沽余沥,奚囊数剩钱。
秋山违胜赏,暮雨惜孤眠。
不尽离魂渺,徐州两地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石尤归棹阻,又宿蓼花边”意思是说石头上长满了青苔,船儿难以驶过,只好又停泊在花边。句中的“石尤”即指石尤津,是黄河上的一个渡口,位于今河南开封市南。“石尤归棹阻”,点明作者此行的目的是从石尤津渡过黄河。“又宿蓼花边”,表明了作者在黄河之滨投宿的情景,也暗示了他与妻子别离的地点。“野店沽余沥”,意思是说在一家野店沽卖剩余的水酒。“奚囊数剩钱”,意思是说在野店沽卖剩余的水酒后,口袋里剩下的钱很少。“秋山违胜赏”,意思是说秋天的山景不能胜过春天的山景。“暮雨惜孤眠”,意思是说黄昏时细雨霏霏,我独自难入梦乡。“不尽离魂渺,徐州两地悬”,意思是说离别之情无穷无尽,思念之情更加深重,徐州两地相隔遥远。“徐州”,古地志称徐州为“彭城”。

【答案】

宿蠡口

石尤归棹阻,

又宿蓼花边。

野店沽余沥,

奚囊数剩钱。

秋山违胜赏,

暮雨惜孤眠。

不尽离魂渺,

徐州两地悬。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寓睢阳时期。当时诗人正羁留于睢阳,与妻子儿女相依为命。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宿州时所写。诗的首两句,写诗人行经石尤津而滞留于此。“石尤”在河南,是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诗人乘船至此,受阻而不得不再停泊于岸边的小洲。“又宿蓼花边”,说明诗人在这里投宿。“蓼花”,当指蓼草的花。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行程和遭遇,又表现出他旅途的艰辛和心情的凄怆。以下两句写诗人在野外小店沽水饮酒的情景,“野店”“沽余沥”三字,将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形象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出来。“奚囊”(口袋),指随身携带之物。“数剩钱”,即剩下不多的钱了。这两句写诗人因贫困而无法买到好酒,只能沽些残渣剩饭充饥。诗人以简练的笔触,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的旅人的形象。“秋山”三句,是写诗人夜宿山中时的所见所感。“秋山”,指代山中景色。“违胜赏”,指不如春山之景。诗人用对比的写法,表现了他对家乡山色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漂泊异乡的凄凉之感。“暮雨”句是写诗人夜宿山中时的心情。诗人独处荒山,面对秋雨,自然不免产生孤寂、悲苦的情绪,于是写下了“暮雨惜孤眠”一句。“孤”,指孤单,孤独。“离魂渺”句,意谓自己的思念之情无穷无尽,而妻子儿女远在他乡,思念之痛更加深重。“徐州”,古地名,这里泛指家乡。“两地悬”,言两地分离。“悬”,同“悬想”,指思念之意。这两句是说,思乡之情无穷无尽,思念亲人的心情更加深重,而自己却只能在异乡苦苦思念着妻子儿女。整首小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意境清幽,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