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朝谁更一登坛,借手无人为复韩。
全浙及时堪决战,南溟何地再偏安。
死生已判纲常在,慷慨徒多事势难。
千古英雄追恨处,临厓空带怒涛看。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末年的词人张炎。他一生经历了宋朝灭亡和元朝建立两个历史阶段,对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和民族矛盾的尖锐,都深有体会。这首《厓山吊古》就是他在宋亡之际,面对故国沦亡的惨状所写下的一首感时伤世之作。

首句“行朝谁更一登坛”,意思是说,在这风雨飘摇、江山变色的时刻,谁还能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是诗人对当时局势的深刻概括。

第二句“借手无人为复韩”,则是说没有人可以依靠了,只有恢复中原才能挽回颓势。这里的“韩”字,指的是南宋王朝的国号。

第三句“全浙及时堪决战”,意思是说,现在全浙江地区已经收复,正是决战的时候。这里的“全浙”指的是整个浙江地区,包括今天的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

第四句“南溟何地再偏安”,意思是说,南方的大海(即南海)上,哪里还能找到一块可以偏安的地方?这里的“南溟”,指的是南海。

第五、六两句是说,死生已判,纲常在;慷慨徒多事,势难平。意思是说,生死已成定局,国家纲常已经丧失;但是人们仍然慷慨激昂,为国家的命运担忧,形势却难以平息。

第七、八句是说,千古英雄追恨处,临高台空带怒涛看。意思是说,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都在追思着他们的遗憾和痛苦,而我现在站在这座高台上,只能看着滚滚的怒涛,感叹自己的无奈和无力。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词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诗通过对南宋覆灭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们的无限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决心。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的无奈,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意味和哲理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