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轻云覆荔墙,枣花铺地晚风凉。
不知门外炎何似,但喜闲中味更长。
雨过竹痕馀浅碧,月生松影辨昏黄。
空庭着子吾犹懒,只与希夷乞睡方。
注释:
柬九先上人,即寄给九先上人。
野寺轻云覆荔墙,枣花铺地晚风凉。不知门外炎何似,但喜闲中味更长。雨过竹痕馀浅碧,月生松影辨昏黄。空庭着子吾犹懒,只与希夷乞睡方。
译文:
郊外的寺庙,轻云覆盖了荔枝树的围墙,枣花铺满地面,傍晚凉爽的微风吹过。不知道门外的炎炎热浪怎么样,只欢喜在闲暇中的味道更长久。雨过之后竹叶上的水珠还留有淡淡的绿色,月光下松的影子显得有些暗淡黄色。我在庭院里闲散着,懒得动弹,只希望和希夷一起睡觉。
赏析:
此诗写郊游之乐。全篇写景状物,绘形绘色,极富情趣,是一首情景交融、韵味悠长的写景佳作。
首联写山寺景色:
“野寺轻云覆荔墙,枣花铺地晚风凉。”野寺是远离尘嚣的地方,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轻云像被罩在一层薄纱之中,仿佛随时都会飘走,给人一种朦胧而幽美的感觉;荔枝墙,是诗人所居住的地方。这两句写出了山寺清幽的特点。枣花在晚风中摇曳生姿,落英缤纷,给人以宁静致远的审美愉悦。这两句既点出了野寺的位置(荔枝墙上),又写出了野寺的环境(有轻云)和时间(晚上)。
中间两联写山寺环境:
“不知门外炎何似,但喜闲中味更长。”诗人不知道外面是什么天气,但可以想象得到一定不是好天气——热得令人难以忍受。但诗人并不感到烦闷,相反,他更喜欢这里的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因为在这里,他的心境得到了一种超然的享受。“炎”指炎热的夏天,这里用来比喻外面的暑气。
“雨过竹痕余浅碧,月生松影辨昏黄。”诗人走到竹林边,发现雨水洗刷过的竹叶上留下了深浅不一的痕迹,就像一幅淡绿的水墨画。抬头一看,月光从茂密的松树上洒下来,把松影照得很清晰,犹如一幅明亮的油画。“竹痕”“松影”都暗喻人的足迹或心迹。
尾联写自己的感受:
“空庭着子吾犹懒,只与希夷乞睡方。”诗人走进空荡荡的庭院,发现自己并不愿意去做些什么,只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诗人在这里用一个典故,表达了他对名利地位的不屑一顾,只想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来休息的愿望。同时,他也借此表达出自己追求自由、追求自然、追求真我的生活态度。“希夷”是指传说中的仙人王维,这里用来指代诗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