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彼富春山,紫翠何重重。
荒祠奠幽趾,高台倚晴空。
缅昔白水兴,群策起从龙。
夫子秉逸尚,垂纶抗高踪。
人远云山新,世异江水同。
我来一振衣,万里披清风。
斯人不可作,三叹将何从。
【注释】
谒严祠:指祭拜严光(字子陵)的祠堂。钓台:指严光垂钓的地方。
陟彼:登。富春山:指富春江,即今天的富春江上游。紫翠:青翠。重重:层层叠叠。
奠:祭祀。幽趾:指墓地。高台:指祭坛。倚晴空:倚靠着晴朗的天空。
缅昔:缅怀过去。白水:指汉光武帝刘秀。兴:兴起。群策:众人的建议。从龙:指跟随刘秀起兵。
夫子:指严光。秉逸尚:持清高的操守。垂纶:指垂钓。抗高踪:指保持高尚的节操。
人远:指严光已不在人世。云山新:指云雾缭绕的青山。世异:世事变迁。
万里披清风:指远离世俗,心旷神怡。披:同“披”,穿,指穿上衣服。
斯人:此人。不可作:不能作为榜样。将何从:将怎样追随?
【赏析】
《谒严祠因登钓台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是作者在游览富春江畔的严先生庙时所题的五言律诗。诗人通过吊古伤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和对严光高洁的崇敬之情。全诗意境雄浑阔大、格调高古,风格苍凉沉郁,具有一种悲壮之美。
首联:“陟彼富春山,紫翠何层层。”这两句写出了登上富春山水的气势和景色。登上了富春山,眼前展现的是层层叠叠的青翠山峰。“紫翠”二字,既描绘出了山的色彩,又暗示了山顶上那一片片的松树。
颔联:“荒祠奠幽趾,高台倚晴空。”这里说的是严先生庙里供奉着严先生的遗像,他坐在高台上,望着晴朗的天空。“奠”在这里的意思是祭祀,“幽趾”指的是墓地,“高台”则指的是祭祀用的高台。诗人用“倚晴空”来形容高台的气势和位置,给人一种庄严而崇高的感觉。这里的“倚”字,不仅写出了高台的位置,还写出了它对于整个祭祀仪式的重要性。
颈联:“缅昔白水兴,群策起从龙。”这两句诗人回忆了过去的历史,说当时正是在刘秀的带领下,人们齐心协力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这里的“白水”指的是刘秀的故乡,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地区,“群策”则表示大家共同商议出的好主意。诗人通过这句话表现出了自己对于那个时代的怀念之情。
尾联:“我来一振衣,万里披清风。”诗人来到富春山后,感到心情舒畅,仿佛置身于万里之外的清凉世界。这里的“披”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心情,还暗示了他所感受到的那种宁静、清新的空气。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高风亮节、不慕名利的人物形象。同时,他也通过对严光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和对于自己命运的感慨。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