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兀亭亭耸碧空,谁排屏障汉江东。
寒凝涧底千年雪,云锁山腰万树枫。
浪说擎天烦八柱,闲来凭槛俯孤鸿。
奇峰中立浑无倚,欲借高标挽世风。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 天柱伟峰:指的是高大险峻的山峰,如天柱一般巍峨。
  • 突兀(wù tū):形容山峰耸立的样子。亭亭:形容树木直立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山峰挺拔。
  • 嶂(zhàng):山峦。
  • 汉江:指汉水的上游。汉水发源于陕西,流经陕西、湖北等省市,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 寒凝涧底千年雪:描述了冬季时节,涧底的积雪像千年不化的白雪一样冷冽。
  • 云锁山腰万树枫:描述了秋季时节,山上的枫叶被云雾缭绕的景象。
  • 浪说擎天烦八柱:表达了人们认为山峰能够支撑天空,就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根柱子一样。
  • 闲来凭槛俯孤鸿:描绘了作者在闲暇之时,站在栏杆上俯瞰孤独的鸿雁的情景。
  • 奇峰中立浑无倚:形容山峰高耸入云,没有依靠。
  • 欲借高标挽世风:表达出作者想要借助这样的自然景观,来纠正世间的风气。

译文

突兀而立的山尖如同亭亭玉立,矗立在碧蓝的天空下。谁能排开屏障般的汉江东流?
冬天里,涧底凝结的千年冰雪仿佛永冻不化,山腰被云雾缭绕的万树枫叶色彩斑斓。
人们常说这座山峰可以擎天,但我觉得它不过是悠闲时凭栏俯瞰孤独大雁的美景。
这座奇特的山峰独自耸立,毫无依赖,我渴望借它来引导和改变世俗的风气。

赏析

杜甫的诗作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天柱伟峰》通过描写山峰的高耸和壮观,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风气的担忧和希望借此来纠正不良风气的愿望。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将山峰比作天柱、亭亭玉立、擎天柱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峰的雄伟和高耸。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山峰与人间的繁华景象相映成趣,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邃的内涵。

诗中的“寒凝涧底千年雪”和“云锁山腰万树枫”等句子,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还蕴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生命无常、世事沧桑的深深感慨。

《天柱伟峰》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对山峰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更传达了自己对社会风气的关注和期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