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石梁暝,携僧待华月。
万籁方澄莹,孤钟助凄越。
素影澹青襟,清辉鉴玄发。
怃焉遐意存,畅矣浩歌发。
歌声难以竟,流响振林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确定要赏析的内容,最后结合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赏析即可。

“日入石梁暝,携僧待华月”意思是:太阳落山,天色昏暗,我与和尚相约在石桥下等待那皎洁的月色。日落西山,夜色朦胧,石桥下的水面也变得暗淡起来。“携僧”是说“我”带着和尚去石桥下等月亮,“携”字写出了“我”的行动,“待”字写出了作者的目的。“华月”指月亮。这里用一“待”字表明自己是在等待月亮出现。“万籁方澄莹,孤钟助凄越”的意思是:四周一切声音都静了下来,唯有远处传来的寺庙钟声更加凄凉。“澄莹”意为晶莹透明,形容月光皎洁;“孤钟”指的是寺庙中唯一的钟声,因为寺内人少,所以显得更响亮,更能引起人的注意。“凄”为凄厉、凄凉之意。“素影澹青襟,清辉鉴玄发”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身上,使人感到凉爽,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般的衣裳;皎洁的月光照着自己的头发,让人感觉清新舒畅。“素影”即月光,泛指明亮的月亮;“澹青”意即淡雅、清雅;“清辉”指月光;“鉴”意为照,鉴照;“玄发”指黑色的头发,此处指自己的头发。这句诗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诗人在月光下的情景,表现了诗人陶醉于美景之中的心情。“怃焉遐意存,畅矣浩歌发”的意思是:我悠然自得地想象着,心中充满喜悦,于是我唱起了豪迈的长歌。“怃焉”在这里是指悠闲自在的样子。“遐意”意即远大的志向或理想。“畅”意为愉快、痛快。“浩歌发”意即大声歌唱。“歌声难以竟,流响振林樾。”的意思是:我的歌声难以停止,余音回荡在树林之间。“流响”意即悠扬动听的声音。“振林樾”意为使树林为之振动。这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来表现自己唱歌时心情的激动和高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诗人借夜半观月,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及高洁坚贞的情操。首联点明观月的时间和环境,颔联写寂静的环境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寂寞;颈联写诗人在月光下的形象;尾联写诗人的豪情壮志。

全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动人。

第一句交代观月的时间和环境。日暮时分,天已昏暗,石梁之下一片宁静,只有一轮明月在天空高悬。

第二句交代观月的原因。为了赏月,诗人特意约上和尚一起来到桥下。

第三四句描绘了夜晚的幽静。此时万籁俱寂,只有那从寺庙传来的铃声格外清晰、悠远、凄厉。

第五至七句描绘了观月时的景色和感受。皓月当空,月光皎洁如水,映照着诗人和衣服,清凉宜人。而那清澈的月光又像镜子一样反射出诗人的秀发,使得他感到十分清爽、舒畅。这两句运用比喻,将月光比作一面镜子,既表现出了月光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第八句直接抒情。诗人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豪迈的诗句来。

第九句继续抒情。诗人豪情满怀,歌声慷慨激昂,响彻云霄。

第十句进一步抒情。诗人唱得兴起,歌声难以止住,余音回荡在树林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