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十里泛平沙,云外虞山一半遮。
堤势远回言偃墓,草根青入仲雍家。
野泥初坼未开笋,溪雨欲流将尽花。
乘兴不辞今日醉,此身谁记在天涯。

这首诗描绘了游虞山时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虞山的自然美和诗人的情感。

第一句“轻舟十里泛平沙,云外虞山一半遮。”诗中描述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诗人乘坐轻舟在平沙上行驶,远处的虞山被云雾缭绕,一半被遮住了。这里的“轻舟”、“平沙”和“虞山”都是视觉意象,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云外虞山一半遮”也暗示了虞山的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高远、不可触及的感觉。

第二句“堤势远回言偃墓,草根青入仲雍家。”这两句描绘了虞山脚下的景色。诗人的视线从虞山转向了山下的堤坝,只见堤坝远去,仿佛回到了古代的言偃墓。同时,诗中的“草根青出仲雍家”则让人联想到了仲雍家门前的小溪边,草木青翠。这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增加了诗句的意境深度。

第三句“野泥初坼未开笋,溪雨欲流将尽花。”这句诗描绘了虞山脚下的田野景观。野泥刚刚裂开,露出了嫩笋,溪水即将流淌完最后一瓣花儿。这里运用了细节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美丽。同时,“溪雨欲流将尽花”也让人联想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后一句“乘兴不辞今日醉,此身谁记在天涯。”诗人以酒会友,尽情享受美景,但同时也感叹自己的身世漂泊不定,不知何时才能归乡。这里的“乘兴”和“今日醉”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乐观,而“此身谁记在天涯”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虞山的自然美和诗人的情感世界,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