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月空阶下,蟋蝍迫人啼。
急扶邛竹杖,越过画楼西。
登楼望南山,山峰如髻丫。
西头云起处,定自故人家。
谁家采莲女,面如白玉盘。
相对悄无语,风吹荷叶翻。
晓行秋川上,无柰秋色何。
芙蓉难堪折,却愁零露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古辞四首 其一
步月空阶下,蟋蟀迫人啼。
急扶邛竹杖,越过画楼西。
登楼望南山,山峰如髻丫。
西头云起处,定自故人家。
谁家采莲女,面如白玉盘。
相对悄无语,风吹荷叶翻。
晓行秋川上,无柰秋色何。
芙蓉难堪折,却愁零露多。
译文
在月光照耀下的空阶下,蟋蟀急促地叫着。我急忙扶起邛竹做成的拐杖,穿过画楼上空。登上高楼望向远处的南山,看到山峰的形状像古代女子的发髻。从西边的山头上升起了云,那里一定是旧时的家园。是谁家的采莲女?她的脸庞就像白玉盘那样美丽。两人默默地相对无言,微风吹动荷叶翻飞。清晨行走在秋天的小溪边,无法忍受秋天的色彩。那荷花难以承受折断的命运,却担心露水太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九龄独自登上画楼,远望南山的景色。他看到了山峰形状如同古代女子的发髻,而西头的云起之处,更是让他想到了旧时的家乡。他遇到了一位采莲的女,她的美丽让他不禁赞叹。然而,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正如荷花难以承受折断的命运,秋天的色彩也无法忍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