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茅栖隐处,恰是辟疆园。
日涉堪成趣,时来可避喧。
西陇情偏剧,东山道自尊。
羲皇高卧稳,何必问桃源。
夏日小岑叔李伯亮过魁圃得园字
衡茅栖隐处,恰是辟疆园。日涉堪成趣,时来可避喧。西陇情偏剧,东山道自尊。羲皇高卧稳,何必问桃源。
注释:
- 衡茅:指简陋的居所。
- 辟疆:开辟疆域或空间。
- 日涉:每天游览或生活。
- 羲皇:即伏羲,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创世者,此处比喻隐居生活。
- 桃源:出自《桃花源记》,指一个理想中的避世之地。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李伯亮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平静生活的向往。诗句“衡茅栖隐处,恰是辟疆园”描绘了诗人选择了一个简朴的环境作为他的居所,象征着他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以及开拓精神。
首句“衡茅栖隐处,恰是辟疆园。”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赞美。这种隐居不仅仅是逃避尘世的喧嚣,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和宁静。
接下来的诗句则进一步展开了对这种生活的描绘。“日涉堪成趣,时来可避喧。”意味着在这样清幽的环境中,每一天的游历都充满了乐趣,而适时的避开世俗的纷扰,更能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和。
最后两句“羲皇高卧稳,何必问桃源。”则是对诗人生活哲学的一种体现。他认为真正的生活应该像伏羲那样,保持一种超然的姿态,不问世事,享受内心的宁静。这也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生活的一种普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