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骑黄鹤去何年,独是层楼尚翼然①。
登眺愿偿悲鄂主②,牵缠障在愧岩仙③。
荧荧金碧江头寺④,隐隐帆樯汉口船。
把酒冯阑增感慨,不胜豪兴欲孤骞⑤。
注释:
登黄鹤楼:登上黄鹤楼。
谁骑黄鹤去何年,独是层楼尚翼然:是谁骑着黄鹤去了多久了?只有这座高楼还高耸着(好像在呼唤)。“黄鹤楼”即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因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而得名。此诗当作于元和十年(815)春。诗人以登临黄鹤楼为题,写自己对黄鹤楼的怀念及怀才不遇之感。
登眺愿偿悲鄂主:登楼远望,希望报答故友(指鄂州刺史)的哀痛之情。
牵缠障在愧岩仙:攀援而上,但见山势重叠,令人惭愧像神仙一样居此。“牵缠”即萦绕,这里形容山峰叠嶂,层峦叠嶂。
荧荧金碧江头寺,隐隐帆樯汉口船:夕阳映照下的黄鹤楼上金光闪闪,江头寺上灯火闪烁,远处传来渔舟晚唱的声音。
把酒冯阑增感慨,不胜豪兴欲孤骞:举杯饮酒时,不禁感叹身世漂泊不定,豪情壮志难以施展。“冯”,同“凭”,倚靠的意思。“孤骞”,指孤独、失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友思归之作,抒发了诗人久客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感。诗人在登黄鹤楼之际,看到眼前景物,触发了怀人念归之情。全篇写得感情真切自然,意境开阔。
首句起调突兀,直问:“谁骑黄鹤去?”黄鹤楼原属仙人乘鹤升天之处,所以诗人以问句开篇,就使人感到一种空灵飘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与诗人此时的情绪相吻合。次句紧承首句,说:“独是层楼尚翼然。”这两句似有问答之妙,诗人自问自答,既表明自己仍在此地,又暗示了对友人的思念。“黄鹤一去不复返”,这是人们熟知的古语,也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诗人用一个设问句开头,便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由黄鹤楼转向江面。诗人站在高高的黄鹤楼上,眺望远方,只见长江波涛滚滚,江面上帆樯如林,一派繁忙景象。然而,这美景却无法引起诗人的愉悦心情,相反地,它引起了他的无限伤感,因为他想到朋友正在遭受不幸。诗人用“牵缠障在愧岩仙”一句,表达了他内心的愧疚之情。“牵缠”一词,既写出了诗人对故友的挂念,也写出了他所感受到的故友遭遇自己的辛酸。
第五、六句,诗人将视线收回到自己的身边。他举目四望,只见暮色苍茫之中,一座江头寺矗立在眼前。那寺里灯火通明,香烟缭绕。而远处传来了渔舟上的歌声和歌声中夹杂着的歌声:“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些声音使诗人想起了他久别的故乡和朋友。
末句,诗人用“把酒冯阑”来渲染气氛,并借景抒情。他举杯向天,发出感慨:“不胜豪兴欲孤骞。”诗人以豪放的语气表达了他对故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仕途的不满和无奈。
这首五律诗篇幅不长,但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人通过描写黄鹤楼的景象来表达对故友的怀念之情和对官场生活的感受。同时,他还通过对黄鹤楼周边景色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