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年嗟食玉,新稼喜登场。
薄用为糜粥,贫宜惜稻粱。
老夫兼暖胃,黄口亦充肠。
一七松窗下,应知意味长。
诗句释义
1 饥年嗟食玉 -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饥荒时期对食物的珍视,用“嗟”来表达感叹。
- 新稼喜登场 - 描述了新收成的庄稼(稻谷)被人们收割并运到市场的情景。
- 薄用为糜粥 - “薄用”可能指的是少量的使用,这里指用少量的米煮成粥来食用。
- 贫宜惜稻粱 - 强调即使生活贫困,也应该节约粮食,特别是粮食中的精粹部分,如稻米。
- 老夫兼暖胃 - 表示年纪大的人也能通过简单的饮食(粥)来温暖自己的胃。
- 黄口亦充肠 - 指小孩子们也能吃饱肚子,无忧无虑地成长。
- 一七松窗下 - 可能是在特定的时间或条件下,坐在松树旁边享受自然和食物。
- 应知意味长 - 这可能意味着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所蕴含的生活哲学或意义是深远和长久的。
译文
在饥饿的岁月里,我感叹食物的珍贵如同玉石一般,
新的谷物收获后喜悦地摆上了舞台。
我们只是用少量的米做成了稀饭,
但贫穷时更应该珍惜每一粒稻米的精粹。
我和老伴都靠它来暖胃,
小孩们也能得到足够的滋养。
我们在松树下的窗户下,
应该懂得这份生活的深意。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一种简朴而深刻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恩赐的感激和对简朴生活的珍视。通过描绘从丰收到日常饮食的过程,诗中展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变,从外在的丰富到内心的满足,最终达到一种平和与满足的状态。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如何应对生活的艰辛,反映出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