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使交情阔,闲看物态新。
白云方闭户,红蓼正宜人。
不厌南山色,相携小瓮春。
竹林犹有伴,毕卓夜过邻。
吟诗就像太目,贫贱使得朋友疏远。悠闲地观赏万物的新态,白云正在关闭门窗,红蓼正是宜人的季节。不厌南山的景色,相携小瓮的春意,竹林之中有友人相伴,毕卓曾经夜过邻居家。
注释:太目:指眼睛,这里比喻诗人的目光所及之地,也就是诗歌创作的对象。
赏析:本篇以“吟似太目”起兴,点明全诗的写作意图,即通过吟咏自然景物来抒写自己对友情和生活的感悟。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将“贫使交情阔”与“闲看物态新”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接着,“白云方闭户,红蓼正宜人。”这两句,是说在隐居生活中,诗人常常闭门谢客,而眼前却能欣赏到红蓼盛开的美景,感到十分惬意和满足。然而,这种生活并不愉快。于是,诗人发出感慨:“不厌南山色,相携小瓮春。竹林犹有伴,毕卓夜过邻。”意思是说,虽然我喜爱南山的山色,但更渴望的是像陶潜一样能够经常与好友一起在小瓮中品尝春天的美酒。此外,我还羡慕竹林中的好友毕卓,他曾经夜宿于邻居家中。这四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同时也流露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最后一句“毕卓夜过邻”,则巧妙地运用典故,将隐居生活中的寂寞、孤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