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虑消磨独此真,散为寒翠压游尘。
鸾凰有道天谁管,鸿鹄无心奕自春。
帝圣敢言图象梦,臣愚端称采薇人。
中肠更待从头说,怕怆清风白露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以“陈司直清风高节诗”为题,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意境。
首句“万虑消磨独此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他放下所有的忧虑和烦恼,只专注于这一真实存在的美好事物。这里的“真”字,既指事物的真,也隐喻诗人心灵的真实。
第二句“散为寒翠压游尘”,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美好事物的特点。它如同寒翠一般,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压住了纷扰的世俗尘埃。这里的“寒翠”象征着清高、纯洁的品质,而“游尘”则指那些浮华、虚荣的事物。
第三句“鸾凰有道天谁管”,则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鸾凰虽美,却并非由天定。这里的“道”字,可能指的是自然规律或道德准则。诗人用“天谁管”来形容美好事物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其超越世俗的力量。
第四句“鸿鹄无心奕自春”,进一步描绘了美好事物的自由与独立。鸿鹄虽然高飞,但并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遵循着自己的内心去生活,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这里的“无心奕”意味着不拘小节,洒脱自如。
第五句“帝圣敢言图象梦”,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颂扬。尽管帝王圣君们拥有高远的理想和抱负,但他们也不敢轻易地将美好事物的图景化为现实,因为那会破坏它的纯真与美好。这里的“图象梦”可能指的是将美好的梦想变为现实,但却失去了原初的美好。
第六句“臣愚端称采薇人”,则是对诗人自己谦逊的评价。诗人认为自己就像那个采薇人一样,虽然身处朝廷之中,但却保持着一颗清廉的心,不沾染世俗的尘埃。这里的“采薇人”可能指的是那些隐居山林,过着清贫生活的隐士。
第七句“中肠更待从头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他希望能够重新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这个美好事物的价值和意义,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份精神财富。这里的“中肠”可能指的是内心深处,而“从头说”则表示要从头开始,重新出发。
第八句“怕怆清风白露神”,则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保护之情。诗人担心这样的美好事物被人们遗忘或破坏,因此感到悲伤和担忧。这里的“清风白露”可能指的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而“神”字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敬畏和珍视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陈司直清风高节诗”的解读和赏析,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反思。通过诗意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