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小儿学弄潮,硬篙长楫捺复捎。
舵楼一人如铸铁,死灰面色晴不摇。
潮头如山挺船入,樯橹掀翻船竖立。
忽然灭没无影踪,缓缓浮波众船集。
潮平浪滑逐沙鸥,歌笑青山水碧流。
世人历险应如此,忍耐平夷在后头。
【译文】:
钱塘江边的小孩子们正在学习弄潮,他们用力撑着硬篙和长船桨,时而划动,时而停泊。舵楼里只有一个人像铸铁一样坚定不移,即使天气阴沉,他的脸色也丝毫不受影响。
当潮水上涨到山峰般高的时候,船只被冲得挺进,而那些木制的樯橹则被掀翻,船只却依然竖立在那里。
突然之间,大潮消退,船只消失无踪,人们只能慢慢漂浮在波涛之上,看着其它的船只聚集在一起。
潮平浪滑时,沙鸥追逐着波浪;人们欢笑着,青山与碧水间流淌。
世人历险应当像这样,忍耐平和才能在后面。
【赏析】:
《弄潮曲》是一首描绘儿童弄潮场景的诗。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弄潮儿们勇敢、机智和无畏的精神风貌。
第一句“钱塘小儿学弄潮”,直接点明了主题,描绘了一群天真烂漫的钱塘江畔的孩童正在学习弄潮的情景。他们或许还只是年幼的孩童,但眼中闪烁着对冒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大海的向往和追求,这也正是他们选择弄潮这一职业的原因所在。
第二句“硬篙长楫捺复捎”,进一步展现了弄潮儿们使用坚硬的篙杆和长船桨的技艺。这些篙杆和船桨都是经过特殊加工的材料制成的,它们具有很好的弹性和耐用性,能够在汹涌澎湃的潮水中保持平衡和稳定。弄潮儿们凭借这些工具,能够自如地操纵船只,应对各种复杂的潮汐变化。
第三句“舵楼一人如铸铁”,描绘了舵楼中只有一个人坚守岗位的场景。这个人可能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水手或者是一个年轻的船长。他们在面对惊涛骇浪时,始终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就像一块坚不可摧的铸铁,无论遇到怎样的狂风暴雨,都毫不动摇。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正是弄潮人必备的品质。
第四句“死灰面色晴不摇”,进一步强调了弄潮儿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即使天气阴沉、脸色苍白如同死灰一般,他们也没有丝毫动摇。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他们在逆境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大海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第五句“潮头如山挺船入”,“潮头”指的是潮水的顶部,“如山”则形容其高度巨大如山岳。这里描绘了一个壮观的景象,潮水高涨到极点时,船只被冲得犹如山一般挺进。这样的场景无疑是非常惊险的,但对弄潮儿们来说却是常态。他们在这样的浪潮中游刃有余,展现出超凡的技巧和勇气。
第六句“樯橹掀翻船竖立”,则是描述了另一种情况,当船只被掀翻时,船员们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成功地将船只竖立起来。这种经历考验了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但也更加深了他们对大海的敬畏之心。
第七句“忽然灭没无影踪”,描绘了潮水退去后的宁静景象。原本汹涌澎湃的大潮忽然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有平静的水面和倒映着天空的波纹。这个场景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一切都回归到了最初的宁静。
第八句“缓缓浮波众船集”,继续描写潮水退去后的场景。船只们慢慢地浮出水面,聚集在一起。虽然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冒险,但最终他们都平安无事地回到了岸边。这种团聚的场景让人感到温馨和喜悦,仿佛所有的困难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化解。
第九句“潮平浪滑逐沙鸥”,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当潮水退去,沙滩上留下了一层细腻的沙粒。这时候,几只沙鸥在沙滩上欢快地飞翔和嬉戏。它们的羽毛洁白如雪,翅膀轻盈而有力,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动人。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让人羡慕不已。
第十句“歌笑青山水碧流”,则是对整个弄潮场景的总结和升华。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人们欢歌笑语,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时光。青山绿水间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仿佛也在为人们的欢乐喝彩。这种和谐美好的生活让人心醉神迷。
最后一句“世人历险应如此,忍耐平夷在后头”,是对整首诗的升华和提炼。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经历一些困难和挑战。然而,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并坚持下去,那么最终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