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馆无人慰寂寥,寻春不见思迢迢。
花如隔雾开林囿,柳巳含烟映野桥。
辇路沙平初过雨,塞河水浅亦生潮。
流连光景酬霜鬓,款段经行廿里遥。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赏析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出古北口至狼窝泛却回射堂漫赋”,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关键句子,最后根据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即可。注意一定要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

①山馆无人慰寂寥,寻春不见思迢迢。(无:空。慰藉:安慰。寂寞:孤独冷清。迢遥:长远)②花如隔雾开林囿,柳巳含烟映野桥。(如:像。隔:隔着。林囿:园林。野桥:野外的桥梁)③辇路沙平初过雨,塞河水浅亦生潮。(辇路:皇宫的道路。平:平坦。沙:指河沙。亦:也。水:指流水。亦生潮:也有涨起的波浪)④流连光景酬霜鬓,款段经行廿里遥。(流连:留连,徘徊不进。光阴:时光。酬:报答。鬓:同“边”。款段:骑马缓步,形容悠闲从容的样子。廿:二十。遥:远)⑤闲云野鹤:比喻隐士。

译文:

在山馆里没有一人能来安慰我孤独冷清的心境,寻找春天却没有看到所盼望的花。花儿好像隔着云雾开放在树林中,杨柳已经含着烟雾映在野外的小桥上。车驾的大道上的沙平刚刚经过雨水的洗礼,关塞里的河水又浅又有了上涨。我徘徊留恋这美好的景色来报答我年迈的白发,悠然自得地骑在马上缓慢地行走了二十里路遥。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写于诗人任宣州(今属江西宣城)观察使时所作。

诗的前四句是首联,点明地点及时间。“山馆”二字表明这是一处山中馆舍;“出古北口至狼窝”、“却回射堂”两句则表明诗人从古北口出发,到了山中的一个亭子——射堂才回来。“出”“及”二字用得极为精当,既写出了诗人行程之远,又表现出诗人游览之兴致勃勃。“寻春”二字表明诗人此行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寻春。然而,诗人在山中并没有找到春天的踪迹,而是“不见思迢遥”,即见不到春天而感到惆怅。这一联虽然只是写景,但景中含情,寓有深意。它既是诗人心情的反映,也是他当时政治处境的一种反映。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被排挤、被排斥的政治苦闷和抑郁不平的心情。

中间四句是颔联,写景抒情。诗人首先描写了眼前的自然景物,接着通过自己的感情联想,把花、柳与人的情思联系起来。“花如隔雾开林囿”二句,诗人将花比作人,仿佛看见花在雾气中开放在树林里,使人想到诗人因受排挤而远离朝廷,就像身陷林囿之中一样。“柳巳含烟映野桥”二句,诗人又将柳树与人的情思联系起来,想象出一幅烟柳掩映的画卷:柳叶在微风中轻拂着水面,仿佛在向行人招手致意。而那横跨在溪上的小桥,也似乎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这里不仅描绘出了迷人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接下来四句为颈联,继续写景抒怀。“辇路沙平初过雨”二句,写诗人来到京城的官道上,只见道路平坦,刚刚下过雨,车马往来不息。诗人在这里以京官的视角写景,进一步衬托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和无奈。“塞河水浅亦生潮”二句,写诗人眼前所见的塞外河水,虽然浅浅的,但仍然出现了涌动的潮汐,这不禁使诗人想到了自己仕途坎坷的一生。

尾联四句是末联,抒发感慨。“流连光景酬霜鬓”,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他想借流连光景来报答自己的衰老,但又不知该到哪里去消磨这些时光。“款段经行廿里遥”二句,诗人说我现在正在慢慢骑着马儿,缓缓而行,不知不觉中已经走了二十多里路。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而且也表现了他此时的处境。

整首诗以记事为主,兼有写景抒情的成分,语言清新流畅,意境幽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