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门置酒宴公卿,锦纛雕鞍命北征。
缚裤健儿谁转战,借筹策士总虚名。
百年洛蜀关时运,六代烟花兆甲兵。
击楫中流无限恨,夜阑欹枕听江声。
【注释】
杨州:今江苏省扬州。次梅村师韵: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梅村即唐王维字摩诘,时为扬州司马。
牙门:指军队的指挥部。置酒宴公卿:在牙门设宴招待文武大臣。锦纛雕鞍:指军用旗和战马。命北征:指皇帝命令他率兵北去征讨敌人。
缚裤健儿:指军中勇猛的士卒。谁转战:指谁是能打仗的人。
借筹策士:指那些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文官。总虚名:指他们总是以空名来骗取荣誉。
百年洛蜀关时运:指的是唐朝自开国以来,经过六代君王的统治,洛阳、蜀地始终受到外族的威胁,国家命运多舛。
六代烟花兆甲兵:指的是唐朝末年,中原一带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正是外敌入侵的前兆。
击楫中流无限恨:指作者对国家命运感到十分悲痛,决心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土。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被贬为江州刺史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
首联“牙门置酒宴公卿,锦纛雕鞍命北征”,描绘了将军在牙门设宴招待文武大臣的情景,以及他奉命北征的威武之姿。这里的“锦纛”和“雕鞍”都是形容军队的装饰物,象征着军队的豪华和强大。而“命北征”则表明这是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需要有勇有谋的军事将领来完成。
颔联“缚裤健儿谁转战?借筹策士总虚名”。这里运用了一个反问句式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文官武将地位颠倒的现象的不满。他认为真正能够打胜仗的战士是被束缚的,而只会纸上谈兵的文官却享有虚名,这种状况令人十分愤慨。
颈联“百年洛蜀关时运,六代烟花兆甲兵”,则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国家的危机和外患的威胁。这里的“洛蜀”泛指中原地区,而“烟花”则是对战争的比喻。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
尾联“击楫中流无限恨,夜阑欹枕听江声”,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这里的“击楫”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代表着诗人想要振奋士气、奋勇向前的决心;而“听江声”则暗示了诗人在夜晚静听江水的声音,思考着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责任。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自我责任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理想。